第二百零一章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2(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7048 字 2个月前

这与汉人冒认自己血脉,有何不同?

前文曾提及,休屠人刘豹,根本不可能是于夫罗之子。

刘渊、刘豹、于夫罗3人之间的年龄差异极大,于夫罗死于东汉兴平2年(西历195年),刘渊死于西晋永嘉4年(西历310年),祖孙之间相差百岁以上,严重悖于常理。

此事便是放到现在,恐怕也不大可能…

除非祖孙3代都是老寿星!

但在汉末魏晋,呵呵,可能吗?

因此近现代学者对刘渊的出身世系多持怀疑态度。

唐长孺、陈勇等学者对此问题均有论述。

于夫罗是南单于羌渠之子,东汉中平5年(188)继单于位;

之后,其人长期参与关东军阀混战,死于兴平2年(195)。

单于于扶罗,立7年死,弟呼厨泉立。单于呼厨泉,兴平2年立。--《后汉书南匈奴传》

刘豹是匈奴左部都尉。

按《晋书》记载,匈奴5部制度确立于东汉建安年间(196-220),但不详其具体时间。

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众为5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晋书北狄传》

按《武帝纪》,建安2十1年(216)曹操遣匈奴右贤王去卑归国监视5部,可知匈奴5部的设立时间,至晚不会晚于建安2十1年。

刘豹的生年不详,卒于西晋咸宁5年(279)。

比于夫罗的卒年晚了整整8十4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咸宁5年,会(刘)豹卒,以(刘)渊代为左部帅。--《资治通鉴》

而刘渊是刘豹之子,长期在魏、晋朝廷中充当质子。

晋惠帝时代藩王乱政,刘渊借机独立出走,建立前赵,后死于永嘉4年(310),比刘豹的卒年晚了3十1年。

(刘渊)以永嘉4年死,在位6年,伪谥光文皇帝。--《刘元海载记》

所以,诸君以为,此事难道不诡异?

刘渊生年无载。

按《刘元海载记》中“王浑虚襟友之”,以及刘渊“7岁丧母”的记载推断,其生年大约在魏嘉平4年至5年(251-252)前后。

学者唐长孺曾专门撰文探讨这1问题,兹不赘引。

此事详见唐长孺《魏晋杂胡考》。

对刘渊生年的考证,会引出1个后续问题。

即如果(刘渊之父)刘豹真的是于夫罗之子,那刘豹生年便不会晚于于夫罗的卒年(195)。

退1步讲,即使刘豹是于夫罗的遗腹子,那他生育刘渊时,也已超过6十5岁。

呵呵。

这对1个身处魏晋时代的胡人贵族而言,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刘豹是钟繇?谁能信?

刘豹与于夫罗之间不仅年龄差异巨大,名讳也存在显著区别。

学者陈勇认为,于夫罗与刘豹“父子异姓”,明显悖于常理。

注意:此事详见陈勇《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系的造伪》。

与于夫罗同时代的匈奴王族,其名讳大多是“呼厨泉”、“去卑”、“羌渠”、“须卜骨都侯”这类异域色彩浓郁的名讳。

这与“刘豹”、“刘渊”这类高度汉化的名讳全然不同。

《晋书刘元海载记》取材于《十6国春秋》。

而《十6国春秋》又取材于《赵记》。

这是前赵史官出于美化王朝统绪而撰写的作品。

因此,其中关于刘渊出身世系的记载,可信度十分值得怀疑。

综上,现代学者多认为于夫罗之子并非刘豹,刘豹只是南匈奴休屠贵族之1。

刘豹父子之所以假托为于夫罗之后,乃是前赵史官的刻意杜撰。

但无论如何,史实也已证明,刘豹如此借用匈奴单于血统之举,确实好使!

加之曹氏软禁匈奴单于、陈泰对待匈奴人的暴政、司马氏大封群王、匈奴人聚集于并州………等等等等综合因素…

呵呵,使刘渊最终整合了匈奴人等杂胡,起兵反特么的!

5胡乱华,这口大锅必须由曹家和司马家来背!!!

其中司马家还要负主要责任!!!!!

刘宣等凭借屠各实力而假(刘渊)以南单于世嫡之空名,企图恢复匈奴旧业,这样就造成了合作。--唐长孺《魏晋杂胡考》

汉末魏晋之际,士人想要出仕,首先要接受地方征召,出任州、郡、县的吏员;

之后,其人再被举荐为茂才、孝廉(走察举制),由吏入官。

这种升迁途径,被称作正途。

举个栗子:

《孔雀东南飞》中的男猪脚焦仲卿,便是如此。

且其人既为府吏,证明其家至少是庐江当地豪强。

咱们继续聊刘备吧。

刘备曾寄寓荆州8年(201-208),被刘表“待以上宾之礼”。

刘表死后,刘备仍顾念“此人待我厚”,因此不忍谋占荆州,可见2者关系堪称融洽。

(刘)表病笃,托国于(刘)备……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王沈《魏书》

然而若将视线拉长,会发现在融洽表象的背后…

潜藏的乃是“刘表疑其心”、“阴御之”的提防心态。

最终,竟以“(刘)表厚相待结而不能用”的尴尬结局收场,可谓君臣两失。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表最初对刘备颇为重用:

刘表不仅令刘备驻军新野,还曾大力支持刘备北伐;

但不久之后,刘备的驻地被移至樊城(接近刘表治所襄阳),这也标志着刘备开始受到刘表的严密监视。

此后双方虽然仍有宴饮唱和,但北伐事业却就此中断,这1局面1直维持到刘表去世。

(刘)表卒,子(刘)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蜀书先主传》

《先主传》记载,刘备投奔刘表时,曾被对方待以“上宾之礼”。

读者们往往据此认为刘表对刘备看重,其实不尽然。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蜀书先主传》

按《和洽传》,传主最初不过1介汝南士大夫,然而他在投奔刘表时,也曾被“以上客待之”。

《杜袭传》亦称传主被“刘表待以宾礼”,杜袭的同乡繁钦还“数见奇于(刘)表”。

换言之,礼贤下士乃是刘表的惯用手段,这是他在洛阳时代养成的名士风气,属于拉拢人心的常见伎俩。

陈寿称刘表“有威容、器观”,可知他不仅对待刘备如此,对其他海内名流亦然。

刘表对刘备的真实态度,其实隐藏在《先主传》中“待以上宾之礼”的下1句,即“益其兵,使屯新野”。

(刘表)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蜀书先主传》

显而易见,“上宾之礼”只是初见面的客套,“使屯新野”才是刘表的真实目的。

即欲借刘备的“武勇”,来抵御曹操的兵锋。

据此可知,刘表对刘备的真正定位,与昔日的张绣并无差异:

即镇守荆州北部的外藩。

1如本书中,赵旻对刘备的定位1般。

刘备打仗本事并不差,何况,其人麾下还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以及云哥这个大将。

从《李典传》、《杜袭传》的相关佐证来看,刘表对刘备“益其兵”是确有其事的。

这与之后“阴御之”的提防态度完全不同。

建安7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

叶县在南阳最北端,距许都仅隔着1个昆阳县。

曹军与刘备连战,夏侯惇、于禁等人还1度失利(见《李典传》)。

另按《杜袭传》,此次荆州方面出动的兵马规模达到“步骑万人”,1举攻破了沿途的西鄂,可知刘表对此次北伐颇为重视。

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杜)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5十余人,与之要誓。--《魏书杜袭传》

注意:《9州春秋》称刘表军北伐发生于建安6年,实际按《武帝纪》、《刘表传》、《先主传》可知这1年(201)双方并未发生武装冲突,此役当在翌年,即建安7年,也就是袁绍病逝那年。

然而此役之后,便不见刘备领兵出征的记载。

他此后向刘表提出的北伐建议也无1例外遭到否决,甚至连本人的驻地都被移至樊城,动辄被召至襄阳宴饮,彻底失去了独立地位。

这1事件无疑反映出刘表与刘备的关系出现裂痕。

而背后原因,在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令刘表怀疑起刘备的忠诚。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蜀书先主传》

哈哈,这才是刘备刘帮主嘛!

下1章,咱们详细聊聊“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1事件。

历史上,魏延便是在这1时期,投效的刘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