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神女离开(1 / 2)

青霓再次见到了已沉寂许久的张良。

从水灾过去已有三个多月了,张良甚至没有回到扶苏身边,继续他们的养豕大业,成日不是呆在自己的房中,就是在咸阳城中行走,不知道在做什么。

青霓望向雕花柱子前站立的张良,谋圣此刻换回了男装,天阴沉沉的,似乎随时会倾盆大雨,张良眼中却含着奇异的亮光,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神女了然微笑,“你想清楚了?”

张良微微躬身一揖,“是,良想清楚了。这些时日,多谢娘娘收留。”

站在秦的角度,才会看明白,神女究竟对他有多宽仁。换了旁人,绝不会有耐心等着他一步步自己想通。

神女平静地道:“既然想清楚了,那便不要让自己后悔。”

张良沉默了下来,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但是……“复国已经不可能了,我打算去旧韩地考官吏,若有幸能过,便在当地做官,为旧韩民出一份力。”

虽说秦律要求必须颇有家产才允许考吏,可法律是一回事,实际施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张良自有办法能通过家产审查。

神女瞧向他:“吾还以为你会一直留在那里养豕,不入大秦官场。”

张良垂下眼眸,“我做不到。公子扶苏他是真心将那当场自己的事业,想要为民做事,我若一直把那当场一处避风之所,便连我自己都看不上自己。”

神女含笑望着他,似在欣慰,却也和以往没什么不同——于神仙而言,他归顺与否,也仅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吧。

张良抿了抿唇,收拢了一切复杂思绪,再次向着神女拱手弯腰,“良告退。”

回到自己的房里,早就收拾好的包袱摆在桌上,张良将之背起,想了想,又隔着包袱皮细细摸索,摸到圆筒硬物,是他放在里面的竹简。这才放心地背起包袱,离开国师府。

走之前,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张良去找了如今正在咸阳学宫中任职,曾经教他《礼》的老师,把那竹简交给了他,“夫子,这是良关于民间对神女的流言书写的一篇白话文章,烦请夫子替良投去报馆。”

那儒者在翻开竹简浏览,张良则回忆起昨夜的事情。

六国之间本是相互仇视的关系,然而秦灭六国,秦的强大使他们这些在自己国家废墟里悄悄苟延残喘的人,暗地里联合在了一起。但是,他们这些人各有各的据点,那一处地方本来是韩国之人汇合之地,魏豹是魏国公子,也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径直进了秘所。

甚至,在他不知情时,劝动了秘所中其余韩人,瞒着他,私自散播对神女进行指责的流言。

他们是想让神女对秦人失望,将之逼离凡间。

张良听说此事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祂救的是我们故国的子民,我们可以用千万种方法将祂逼走,唯独不能做如此狼心狗肺之事!”

那魏豹调笑:“张子房,以往某怎么没发现汝是如此有良心之人?”

张良正色道:“若是在两军对峙上,自然不论良心。若是对仇人,自然不论良心。可此时并非战时,国师亦非灭六国之人,良之心并非良心,却仍有着基本的是非。”

他抬眼,望向魏豹,“正如我记得那些是韩地之人,而同样受水灾的襄城,原属魏邑,你却忘了。”

豆大的雨点从天空落下,滴滴答答砸在瓦片上,不一会儿连成一片巨大瀑布,稀里哗啦的声音更像是将水泼到了魏豹脸上,令他面色难堪。

要知道,魏豹是魏国公子,不论魏国不灭时,他有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他能寻欢作乐,靠的就是魏国百姓对王室的供养。

而襄城县离临颍县离不过百里之距,襄城的人也有不少到达灵泉浸泡的,可以说,受了神女大恩。张良将此事摆出来,就差指着魏豹的鼻子说他忘恩负义了。

魏豹对此却不屑一顾:“只要能反秦,是非不分又如何?”而张良环视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态度。

张良望着魏豹,肩头仿佛压了千钧之重。

他猛然意识到,在非怀念复国之人的眼里,他们这些心心念念要颠覆太平的人,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秦若暴|政,他们反秦是应当之举,可秦如今已在神女的协助下,令治下黔首越过越好,他们擅自掀起动乱,只会民不聊生。

“错了……”在这一刻,张良颓然地摇摇头,“是我错了。”

“张子房?”魏豹之前质问他是不是忘了亡国之痛,也只是在敲打他,从未想过张良会真的放弃复仇,然而此刻,魏豹心头涌起不详的预感,“你在说什么?”

张良不是应该痛恨秦国,厌恶秦国的吗?至少不该在这里,对着他们质问,为何要中伤秦国国师?

云层里闪过电光,如白龙游过天际,顷刻间晃亮了晦暗的室内,露出张良仿佛想通了什么,坚定的双目,“吾言尽于此。”他转身拉开房门,没入大雨中,渐行渐远,“尔等好自为之。”

在张良晃神的极短时间内,儒者已经看完了他想要实行的操作,赞叹之余,用因着经年握笔,指腹有薄薄一层茧的手,拍了拍张良肩膀,“你想通了就好,以你之能,不为黔首谋利,实属可惜。”

张良再次陷入沉默之中,他望向自己的老师,老师也在目光灼灼望着他,问他:“你是怎么想通的?”

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在学宫里那群贵族身上。虽说不少人已经因着上午学习,下午养豕,晚上回去还要写作业的一整天操劳,没心思去阳奉阴违了,但还是有几个仍负隅顽抗,让他们头疼。

张良想了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全说出来未免太沉长,又太尴尬,最后总结为八个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儒者重复呢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好!好句啊!”老人家一把年纪了,还激动得满面潮红,紧紧抓住张良的肩膀,“子房,这话是哪一位大才说的,可否替我引见!”

张良往上林苑方向看去。

“是……国师?!”儒者顿时怯步了。

高人一等的存在通常各有各的骄傲,国师却不见任何倨傲,谁都清楚国师不难相处,然而,除了陛下,谁也不敢随性接近国师。

——那天上来的神女,从一开始,就和凡人隔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罢了。”儒者叹息,只对着上林苑国师府的位置遥遥一揖,权当拜见了。

回过身来,儒者对张良道:“你在这儿先住一阵子,为师现在就将文章递去报馆。”

张良:“我……”

儒者制止了他,“子房,你既然关心此事,总该留下来看看发展。而且这回用出的只是你给的法子第一步,后面还有一步,你难道不准备亲自把控局势?”

“……好。”

事后,每每回想起这天,张良就觉得自己脑子里真是灌进去整整一坛子酒,才会答应下来。他要是早跑了,至于稀里糊涂把自己赔进秦朝廷吗?

每一期县报运到每一个县时,都会有一名郎官相随,念报。

这一次,郎官们展开树皮纸后,不约而同忽然“咦”了一声,瞳中泛起笑纹。

他们徐徐将县报内容念出来,先是说了一下有人指责神女的事,将起因经过结果详细道出,重点提了神女对大秦的帮助,再提及感谢陛下和百官救灾及时,灾民们都有好好被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