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南北纷争起,疏浚白公渠1(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256 字 2个月前

袁熙一脸后怕,铺开卫府工坊所产的优质竹纸,便提笔欲向其父袁绍修书。

田豫见状,忙不迭阻止了袁熙。

“使君且慢!”

袁熙一脸懵逼。

“国让兄这是何意?”

田豫微微一笑。

“使君不必操之过急,邺城至辽西,蓟城乃必经之路,待诸位高士率军至此时,使君再向诸君解释其中之端倪,为时亦不为晚也。”

鲜于辅含笑向袁熙行礼。

“使君须知,幽州遍布公孙升济之耳目,若其人之耳目迟迟未见大将军之虎贲,其人又岂会轻易出兵?”

田豫笑着颔首。

“正是如此。此外,蹋顿至今仍不知公孙升济欲经渤海径至肥如海滨之事,某等之当务之急,乃先一步告知蹋顿,公孙度欲何时发兵、又欲行何毒计。

如此,蹋顿方可先公孙升济一步,扼守肥如东侧之榆塞,某等则暗中出兵,先一步抢占地势,三方出兵、将计就计大破公孙升济之水军。”

所谓肥如东侧之榆塞,实则就是明代山海关之前的燕山要塞。

田豫之计为,由沮授等人扼守肥如西侧、燕山山脉之卢龙塞;蹋顿则扼守肥如东侧、同位于燕山山脉的榆塞(山海关);

袁熙一方则赶在公孙度发兵之前,抢占有利地形并提前埋伏好,三方共同出兵、一举全歼公孙度的海军。

诚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遑论公孙度此番,还使出了如此阴毒的绝户计!

综上所述,公孙度施展绝户计,对付实力远比其人雄厚许多的袁绍,势必将尽出主力。

于是田豫将计就计,意在一举将公孙度主力全歼。

故此,袁熙闻言忍不住拍案叫绝。

“国让兄此计甚妙!既如此,便有劳国让兄为某出使乌桓、并于沿途察看地形。

此外,有劳子弼兄弟二人,率两部(两千余名)骑兵沿途护送国让兄、并做好标记。

待一月之后,某等必教公孙老贼有来无回!”

田豫、鲜于昆仲当即躬身领命。

“谨遵使君

之令!”

袁熙向三人深施一礼。

“事关幽州之安定与否,敬请三位兄长务必速去速还!某于蓟城恭候三位兄长凯旋!”

汝南袁氏,乃当今天下士族之中首屈一指之名门。

而无论田豫的渔阳田氏,还是鲜于昆仲的渔阳鲜于氏,虽在幽州可称为名门,即便在九品官人法中也是妥妥的第三品,但放到天下便有些不够看了。

是故,三人丝毫不敢托大、忙不迭向礼贤下士的袁熙深施一礼,以为还礼。

“使君请勿多礼,幽州而今政通人和,皆因使君一人也。”

袁熙扶起三人,执起三人之手、含笑殷勤道别。

亲自送三人远去之后,袁熙蹙起眉头、喃喃自语

“公孙老贼倒行逆施,某必解万民倒悬之苦!”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虽然后世针对颍川陈氏,有“公惭卿、卿惭长”的谚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陈寔(曾祖)与陈泰(曾孙)的道德标准反而是最高的,至于陈群、陈纪等人,则无可称道。

陈登、牵招、田豫三人,皆以“武力”见长,与刘备有死生不易之交。

代价便是他们三人在曹魏的地位极端尴尬,乃至被陈寿叹息痛恨。

陈登与刘备私交甚笃,见诸各类史料。

陈登夸奖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刘备则夸奖陈登“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相互倾慕,溢于言表。

(陈登曰)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魏书陈矫传》

(刘)备因言曰:“若(陈)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魏书吕布传-附传》

建安四年(199)刘备叛离曹操之后,陈登的地位也越发尴尬,被安置于广陵射阳,在南部前线抵御孙策。

意想不到的是,陈登在广陵大发神威,多次阻击孙策,前后“斩首万级”(见《先贤行状》),最终把孙策拖在丹徒,间接导致孙策被刺客所杀(200)。

(孙)策归,复讨(陈)登。军到丹徒,须待运粮。(孙)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猎日,卒有三人,即(许)贡客也。--《江表传》

陈登立此殊勋,遂有“吞灭江南之志”,结果莫名其妙被调任临淮(即下邳)东城,同年即死(201)。

(陈登)甚得江、淮间欢心,于是有吞灭江南之志……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迁登为东城太守。--《先贤行状》

陈登死后,家道败落,直到二十年后曹丕继位(220),才重新启用陈登的儿子陈肃。

陈肃获得的也仅仅是“郎中”一类的小官儿,与司马炎启用邓艾子孙一个套路,属于掩人耳目的政治表演。

文帝追美(陈)登功,拜登息(陈)肃为郎中。--《先贤行状》

(泰始)九年,(司马炎)诏曰:“(邓)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邓)朗为郎中。”--《魏书邓艾传》

虽然《魏书方技传》称陈登死于虫病,实际考虑到陈登死前长期纵横疆场,体魄强健,恐怕他的“壮年夙殒”,与他和刘备的交情,深有干系。

注意:陈登死时才四十岁!其人的身份,与臧霸一样,都是青徐军阀!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