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刘琦投刘备,荆州生是非13(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335 字 2个月前

若由家兄亲自教授太子,未来太子之武艺,或将胜出云三分亦未可知。云恭喜皇后!恭喜太子!”

对关羽、张飞武艺有多高,伏寿并没有直观认知,但赵云何等了得,伏寿却是曾亲眼目睹。

尽管在伏寿芳心之中,爱郎是当世无双之大英雄,但伏寿还是不得不承认,爱郎的武艺,确实远不及赵云。

伏寿还清楚,二者间的差距,绝非努力可以弥补。

因此,伏寿不假思索、欣然应允。

“子烈先生、子龙将军免礼,子烈先生既有心,太子之武艺,便有劳先生悉心教导!”

赵震微微一笑。

“请皇后放心,某必竭尽心力指导太子,且保证太子将来之武艺,至少可胜出从文三分!”

本来因赵震同意收徒而兴奋不已的赵旻,闻言登时变得无精打采。

显而易见,赵震对不听劝的大侄子,怨念何其深也。

伏寿忍不住掩口噗嗤一笑、如少女一般娇俏可爱地白了自己爱郎一眼。

当然了,伏寿给爱郎的这个白眼转瞬即逝,不给在场之人任何反应时间。

旋即,伏寿便郑重其事地起身离席、向赵震盈盈一礼。

“如此,妾代太子向先生致谢!”

不用任何人提醒,小刘嗣也起身离席,走到赵震身前向其人顿首行礼。

“孩儿多谢先生授艺之恩!”

赵旻见状,心中慌得一批。

啊这…

使不得啊!

诚然如此。

因为,这是在尊师如父的东汉!小刘嗣这一拜下去…辈分何其之乱!

那么问题来了,赵旻如何开口?

难道赵旻能说,儿子,子烈先生是你爷爷,你不能行拜师礼?

在这一刻,赵旻的心态彻底凌乱了。

最要命的是…赵震看样子,是想坦然受了小刘嗣此礼。

赵旻一时之间,想不通赵震为何要如此做,却又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欲哭无泪。

万幸,不用赵旻开口,心机满满的伏寿很快便想到了此节。

于是佳人当即喝止。

“太子且慢!”

小刘嗣直起上身,疑惑不解地看向自己母亲。

只见伏寿嫣然一笑。

“太子,子烈先生已近古稀、年高德劭、且先生乃太子太傅之从父,而你尚且未满三岁、无甚德行、又已以太子太傅为师。

故而,太子应执孙礼,以祖事子烈先生。如此方不损乃师太子太傅之孝义,不知在座之诸公以为然否?”

伏寿的意思是,小刘嗣与赵震年龄差距过大,加之赵震还是太子太傅赵旻的从父,所以小刘嗣对待赵震,应以孙辈对待祖辈之礼相待。

太傅杨彪,颤颤巍巍起身。

【作者题外话】:“部曲”是中古社会的重要构成。

部曲二字,最初指两汉军队的建制单位。按汉制,大将军营有五部,设校尉及军司马;部下有曲,设军侯。

大将军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续百官志》

汉末魏晋,部曲逐渐脱离本意,演化为“私人武装”的代名词。部曲的记载,在《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中俯拾皆是。

在农业文明的环境下,佃户与游侠依附于地方豪强,形成附庸性质的群体,本不足怪;但部曲的出身则比较值得注意,他们往往来自领军者的“乡里”或“州里”。

乍看之下,豪强招募家乡的子弟兵,本身并不奇怪;但背后逻辑,其实并不简单。

如果仔细梳理史料,会惊讶地发现,无论集团势力壮大到何种程度,卫戍安全工作,也一定会落在集团首领的“乡党”身上。类似案例极多,不能一一穷尽。

这一点十分反常。

按理说,集团形成规模之后,便应该任人唯贤;或者说,集团能够形成规模,本身就离不开任人唯贤。

但在《三国志》中,这一理论并不成立,尤其在军权方面,曹刘孙均表现出严重的排外色彩,一味任人唯亲。

咱们来谈一谈这种特殊现象的幕后逻辑。

个人认为,这种任人唯亲的习俗,与“地方乡音”有很大关系。

部曲既是私兵,那往往与部曲帅籍贯相同。

理由十分简单。

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绝大多数百姓,不得不终身困守乡里。他们即使婚配,也是寻找本地的外姓家族,也因此形成各式各样的宗族势力。

以考古成果而论,今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葬群附近,有大量夏侯氏与丁氏的墓葬,而夏侯氏与丁氏,又恰恰是曹氏的姻亲。

在曹氏的墓葬之中,还发现过篆刻着“夏侯右”字样的墓砖,可知三家频繁为婚。

注:墓砖字样,见吴金华《三国志丛考》;夏侯氏与丁氏墓葬群记载,见马艳如《曹操宗族墓葬出土玉猪鉴赏》。

以史料记载而论,文德郭皇后(魏文帝孝子丕的皇后郭女王,不是曹叡的皇后郭贱人!)得势时,其母家成员刘斐,与外乡士人通婚。

郭太后因此警告“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

可见即使贵为一国皇后,也需要遵循类似传统,跨地域通婚,彼时并不多见。

(郭)后外亲刘斐,与他国(国即郡)为婚,(郭)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魏书文德皇后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