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16(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302 字 2个月前

不知不觉中,苟哥紧紧握住佳人的玉手、与佳人十指牢牢相扣。

夕阳映照下、凛冽寒风中…

二人的身影合而为一。

狡猾的苟哥,当然不会选择回家…

于是乎,这对小别数日的小夫妻,是夜入住于朗日刚刚装潢完毕的使馆之中。

龙凤红烛烛光映照下、宽敞的大卧房内、温暖的芙蓉帐中…

赵旻温柔地亲吻着他最心爱的玫瑰妹子,从上品尝到下,再从下品尝到上,直至妹子笔直修长的…正中间。

玫瑰妹子宛若凝脂的俏脸,早已被美艳的红霞所笼罩;

妹子湛蓝如海洋的美眸,此刻也宛若被薄雾遮蔽一般,显得神秘而又吸引人。

赵旻的技术愈发炉火纯青,是以,赵旻仅仅大费唇舌,便使如水的玫瑰妹子攀上一重重浪潮。

随后…

波浪起伏、浪潮汹涌、惊涛骇浪…

不知过了多久,甚至龙凤红烛都渐渐黯淡之时…

终于风平浪静。

赵旻紧紧搂着香汗淋漓、娇喘不已、宛若自海中捞出一般的妹子,继续轻吻爱怜。

妹子依旧热情地回应着爱郎的温柔、双眸始终脉脉凝视着爱郎。

妹子那如碧海般的美眸仍被薄雾遮掩,仿佛拥有使人甘愿深深陷入其中的魔力。

所以,赵旻甘愿沉沦其中。

依嘉娜丽气息稍匀后,凝视着爱郎轻声呢喃。

“哥哥…哥哥…哥哥…阿妹爱煞哥哥!”

凝视着依嘉娜丽诱人的美眸,倾听着她深情的呢喃,不知为何,苟哥心中竟莫名一痛。

“乖丽丽…好丽丽,我亦爱煞丽丽宝宝!”

依嘉娜丽感受到爱郎的心意,芳心登时大悦。

佳人嫣然一笑,如汪洋的美眸弯了起来,犹如新月下的海滨一般,使苟哥心怀为之一畅。

这一刻,苟哥忘记了所有,他突然只想与自己怀中的佳人长相厮守。

敏感而专情的依嘉娜丽,仿佛与爱郎心有灵犀,她伸出柔荑、轻轻捧起爱郎的俊脸,继续呢喃。

“好哥哥…不许多想,陪丽丽宝宝睡一晚就好!”

【作者题外话】:两汉时期的西域,是包含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南部等等广袤大地的庞大疆域。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国贼董卓的智慧。

董卓对洛阳公卿的笼络,可谓草莽之雄的大智慧。

中平六年(189)八月董卓上洛,虽然昏**虐,以至遗臭万年;

但其人最初确实做到了与士大夫共享权力,并非如史书所言般“独擅朝纲”。

甚至《后汉书》也如实记载,称“卓虽行无道,犹矫情任性,擢用群士”。

(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后汉书董卓传》

受到董卓提拔的朝官,大抵可以分作两类。

一类是党锢名士与关东豪族,这类人物无疑是“遮掩门面”的把戏。

另一类是掌握机要的核心,他们主要依赖于“乡党政治”。

对董卓而言,他们或者是凉州同乡,或者是关中子弟,又或者是旧时同僚。

董卓上洛之初,确实做到了“矫情忍性”。凉州集团的核心成员,依然局限在军界,并不染指政务。此即范《书》所言“卓所亲爱,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

董卓操纵东汉朝廷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吏部”来提拔仕途受阻的人物。

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后汉书董卓传》

吏部既然掌握了人事选举,自然成为董卓笼络人心的工具。看吏部尚书的安排,便可看出深意。

董卓时代的吏部尚书是周毖。

周毖按《后汉书》为汉阳人,汉阳即凉州天水。按《英雄记》则是凉州武威人,与关中集团的张济、张绣、贾诩同乡。

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蜀书许靖传》

周毖,武威人。--《英雄记》

当然,无论周毖是汉阳人还是武威人,他都是凉州人。

可见董卓对吏部的安排非常上心。大约是因为凉州将校久在边地,浸染胡风,在技术性比较强的政界很难找到位置,因此选择“州里人”把持选举。

吏部的副官是许靖。

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许)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蜀书许靖传》

许靖是汝南人,与袁绍同乡。董卓上洛之初,与汝南袁氏关系远不似《三国志》记载般糟糕,先迁袁术为后将军(原是虎贲中郎将),又授出奔冀州的袁绍为渤海太守,还曾拉拢袁绍集团的核心人物张邈与曹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太傅袁隗(袁绍叔父)与董卓之间,曾经存在合作关系。

只因初平元年(190)袁绍在关东起兵,才连累袁隗被杀。

袁隗与董卓的同盟关系,彼时天下皆知。公孙瓒甚至为此作书谴责袁绍不孝。

(袁)绍为勃海(太守),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袁隗)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后汉书公孙瓒传》

可见典选吏部的周毖与许靖,实际分别是靠“董卓同乡”与“袁隗同乡”的关系才得以出任。

另一方面看,周、许二人虽然受尽董卓礼遇,却心向关东,甚至故意表奏心怀不满的士族出任关东牧守(诸如刘岱、张邈、孔伷、张咨),最终酿成大乱。

在董卓的清算下,周毖被杀,许靖出奔。

“阉党乱政”是贯穿东汉的痼疾。自章帝以后,皇统屡绝,幼主嗣位之事极端频繁。因此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便成为东汉的主旋律。

董卓之前,已经有孙程政变,党锢之祸,陈蕃窦武之死等诸多由宦官发动的宫廷惨剧。至于何进被杀,不过是宦官政治的另一个缩影。

董卓上洛(189),恰逢十常侍之乱。因此清算宦官,为党锢名士平反,便成为增加名望的契机。

董卓率群臣上书,平**锢冤案时,“三公人选”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太尉即董卓本人,司徒是黄琬,司空则是杨彪。

考虑到此次上书,三公俱带斧钺仪仗,可知排场与影响相当惊人。

(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后汉书董卓传》

彼时刘协仅有九岁,无异傀儡,根本不具备处理政务的条件。

可知此次政治表演,不过是董卓演给天下人看的把戏罢了。

历史也确实是如此发展。董卓在“平反冤案、以从人望”之后,立刻将自己从太尉晋升为相国。

“董相”之名也自此而始。

于是悉复(陈)蕃等爵位,擢用子孙。寻进(董)卓为相国。--《后汉书董卓传》

与董卓共同参与表演的黄琬与杨彪,二人的出身履历,比较值得关注。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