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欲瞒天过海,难敌有心人终(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153 字 2个月前

也就是赵旻腕力过人,否则其人掏出这钱袋子,绝对不会如此轻描淡写。

“臣既忝为皇子之傅,便应代天子赏赐。大长秋请接赏!”

对苟哥而言,自己亲儿子既然贵为大汉皇子,那么其人的嘉奖,当然要有十足十的份量。

赵常侍站起身,不假思索地接过沉甸甸、险些扭到自己手腕的钱袋子,转身复又向小刘嗣谢恩。

“仆谢皇子厚赏!”

赵常侍心如明镜:

这笔巨资,实则是太子太傅给自己的封口费,是故其人接得干脆利落。

赵旻对此,更更更加满意。

以赵常侍的能量,至少在宫城之中,再也不会有人乱嚼舌头。

换言之,这笔钱物超所值。

小刘嗣虽近乎于妖孽,终究不懂人间烟火,其人只是挥挥衣袖。

“大长秋不必多礼,不知母后为何事忙碌?”

赵常侍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可怕的太子太傅脸色,慎之又慎地答道。

“回皇子,皇后正接见太子太傅之诸位夫人,及大司农之如夫人小桥夫人。

皇后有令:皇子可入长秋宫,太子太傅务必于长秋宫外静候、不可乱走!”

赵旻躬身行礼。

“请大长秋转述:臣谨遵皇后之令!”

赵常侍坦然受了可怕的太子太傅1礼,旋即顿首行礼。

赵常侍心中仍有些战战兢兢。

“有劳太子太傅护送皇子,仆须即刻入宫复命,皇子请随仆入宫。”

赵常侍看似在向皇子行礼,但无论赵旻还是赵常侍,彼此都心照不宣。

赵常侍固然需要抱紧赵旻、伏寿、刘嗣1家的大腿,但赵旻、伏寿这对实际上的两口子,则更需要赵常侍这个中间商…

啊呸!是中间联络人。

赵旻颔首道:“大长秋请!”

赵旻早在朗日的宅院之时,便已知自己进宫之后的命运如何。

其人本有些怨愤,但在见到自己亲儿子小刘嗣之后,其人之怨愤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刻,苟哥心中满是温柔。

甚至,苟哥还有闲心观察许都宫城中的南宫。

两年前苟哥初进许都之时,许都宫城内,皇后、贵人、美人等皆居住在百子坊中。

彼时的后宫,还是1大片广场。

今年年初,赵旻出征之前曾安排大批陈留匠人、重金招募极大量壮丁重修后宫。

赵旻如此做,目的有2:

赵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伏寿母子3人,以及步练师母女2人的居住环境;

赵旻的次要目的,则是安抚刘协。

后宫扩建、宫室增加,刘协自然会充实后宫、并增加娱乐项目。

如此1来,对赵旻怨气冲天的刘协,多多少少会感激1些赵旻。

事实也的确如此。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刘备践祚至驾崩,前后不足3年(221-223),在此期间,君臣关系经历了1个从“提防”到“和解”的变化过程。以历史背景而论,这当与刘备的猝死有关。

这要从诸葛亮升任丞相的问题谈起。

诸葛亮在刘备称帝之后荣登相位,乍看下似乎极受宠信,但实际并非如此。这至少存在3个侧面佐证。

(1)人物凋0

刘备称帝之际(221),诸如关羽、黄忠、法正等功勋宿将或政坛新贵已经大量谢幕。尤其是法正,生前1度官至蜀郡太守(郡治成都),兼领尚书令,“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是丞相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蜀书法正传》

尚书令地位奇高。东汉的尚书台已经取代了两汉的3公9卿,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尚书令“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以至于魏晋时期“录尚书事”、“领尚书事”的官员被视作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虽置3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3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后汉书仲长统传》

应劭《汉官》云:“尚书令、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右丞,掌禀假钱谷。”--《宋书百官志》

换言之,如果法正等人彼时尚在,诸葛亮能否顺利升任丞相无疑存在变数。

(2)司徒与丞相并置

刘备在授予诸葛亮丞相职务时,还同时授予许靖司徒之职。按照前、后汉书的记载,司徒与丞相实际是两汉对同1职务的不同称谓。

相国、丞相,皆秦官……(汉)哀帝元寿2年更名大司徒。--《汉书百官公卿表》

世祖(刘秀)即位,为大司徒,建武2十7年,去“大”。--《续汉书百官志》

考虑到《蜀书》没有刘备设置太尉、御史大夫的记载,可知蜀汉立国之初,3公可能仅设司徒、丞相2职,且两个职务存在明显的重合关系。

章武元年夏4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蜀书先主传》

虽然许靖由于年龄老迈,长期充当“清谈不倦”1类的宫廷冗散,但这种安排背后,依然难免令人怀疑是否有制衡的用意。

(3)开府权

刘备生前,诸葛亮的丞相职务存在1个显著缺陷,就是没有开府权。

所谓“开府”,即臣僚自行组织1套行政班子,进行职权范围内的政务处理。按两汉制度,3公具备开府之权,但求诸史料,并未发现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有开府的相关记载。

那诸葛亮是何时获得开府之权的呢?按《蜀书》记载,诸葛亮是在建兴元年(223)刘备死后才正式获得开府权的。

建兴元年,(刘禅)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治事。--《蜀书诸葛亮传》

显而易见,臣子开府,便拥有了(相对)独立于君权之外的军政大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宫中府中,俱为1体”也是在隐喻这1问题。或者说,3公权力之所以大,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尊崇,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开府治事的权力。

在此背景下,刘备授予诸葛亮丞相之位,却不肯授予诸葛亮开府之权,明显是心存猜忌,暗中提防,严格限制对方掌握过多权力。

那么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在丞相任上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呢?求诸史料,诸葛亮在此期间负责的主要工作有2:其1是留守后方,其2是教导刘禅读书。

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魏略》

《诸葛亮集》记载,诸葛亮当时不仅需要负责刘禅的日常教育工作,甚至还要亲手抄写《申》、《韩》、《管子》、《6韬》1类的法家著作,向刘禅传授御下之道。

间暇历观诸子及《6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6韬》1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诸葛亮集》

考虑到彼时的诸葛亮已贵为丞相,却无开府之权,还充当起伏案作业的抄书匠,教导的对象又是刘禅这种“凡下之主”。这无疑是暴殄天物,甚至可能耽误其日常的政务工作。以常理推断,这种安排恐怕很难令诸葛亮满意。

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2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魏氏春秋》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