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欲瞒天过海,难敌有心人4(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260 字 2个月前

笑过之后,赵旻复又正色看向自家大舅哥朗日。

“大兄,无论如何,西域近几年皆不可生乱,否则我将无力一统大汉天下,西域亦复将争战不休。”

朗日眸中似有火焰升腾。

“卫将军放心!俺早有意降伏康居国,正须借卫将军之力!”

赵旻早就为自己无暇征服康居、安息二国而懊恼不已,于是二者一拍即合。

“甚善!待大汉一统,我必助大兄一臂之力!届时你我合力出征康居、安息国,岂不美哉?”

言罢,赵旻目光炯炯。

朗日则目光灼灼。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刘琮小院内,其人卧房中。

听罢自家老婆蔡氏一番讲述之后,刘琮却惊疑不定。

“这…夫人,此事…”

蔡氏偎依进自己夫君的怀中,轻轻扭动腰肢撒起娇来。

“夫君…夫君!刘氏乃荆州之主,然则…太子太傅意在一统大汉、无心戕害宗室重臣,兼且其人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故而,妾以为,仅此一策可保全夫君富贵无忧。”

蔡氏给自家夫君献上的所谓“妙计”,其实是联合荆州豪族,派出使臣至许都与赵旻展开谈判,以争取献上荆州后获得最大利益。

平心而论,蔡氏的想法并没有错。

刘表绝非赵旻、张绣等人的对手,这是其一;

赵旻只是想一统大汉,其人对归降者,诸如张鲁、刘瑁、刘璋等人,不但给予善待,且无一例外全部封县侯,这是其二;

刘琮做为刘表的嫡次子,在争嫡过程之中,至少是目前来看,胜算并不大。刘琮与其如此,反而不如趁此良机为自己谋取利益最大化,这是其三。

当然了,最受伤害的是刘表。

刘表的野心众所周知,尽管那只是刘表一厢情愿的奢望。

见刘琮久久默然不语,蔡氏忍不住大发娇嗔。

“夫君,事已至此,大人莫非仍欲行大逆不道之事乎?左公曾言:天下大势浩浩汤(音同商)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蔡氏不愧是出身于豪族之女子,人家是熟读过《左传》的。

刘琮心中已经开始动摇。

蔡氏见状嫣然一笑。

“夫君当断则断,否则…”

【作者题外话】:田余庆先生曾准确点出,汉末士族豪强与无地流民之间,矛盾已尖锐至不可调和,这才有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加速东汉灭亡的同时,也推进了士族、豪族、贱民之间关系的快速转变,这也为后来的汉魏嬗代、魏晋嬗代、门阀诞生、阶级固化埋下了伏笔。

其实早在曹操谋求篡位之时,就已经注定了士大夫转变为门阀的结局。

因为曹操要实现嬗代,离不开士大夫的支持。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孙策在建安四年(199)讨伐庐江,缴获了袁术、刘勋的部曲以及百工,合计三万余人。百工的存在,亦可证明匠人在汉末丧乱中已经星散各地,不复当年的组织规模。

(孙策)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江表传》

因此三国时代的手工业,其实经历了一次破坏之后的整合重组。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破袁氏的治所邺县,翌年(205)剿灭袁谭,遂着手恢复官方的盐铁专营。

及破南皮……(曹操)礼辟(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魏书王修传》

曹操任免袁谭故吏王修为“司金中郎将”,负责统筹矿冶机构的生产运营,兼顾盐业。

西汉时代的盐铁之权归于中央的大司农,东汉时代则归于地方郡县;曹魏时期,盐铁之权归于司金中郎将。

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指东汉)皆属郡县。至曹公始置司金中郎将以主之,利权悉归于上矣。--赵一清

司金中郎将下设“司金都尉”与“司盐都尉”,各有权责。韩暨便曾由盐官转为司金都尉,可为佐证。

(韩暨)徙监冶谒者……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魏书韩暨传》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司金中郎将”与“司金都尉”即“摸金校尉”的别称,属于盗墓之官;潘眉、卢弼等人则认为司金中郎将与盗墓无关,单纯是矿冶官。

理由很简单,因为蜀汉亦设司金中郎将,由张裔担任。鉴于张裔的工作主要是“典作农战之器”,可知该职务的工作内容相对单纯。

先主以(张)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书张裔传》

由于张裔担任“司金中郎将”时与“司盐校尉”岑述违戾不和,因此蜀汉的盐官与铁官,是否像曹魏那般统归于司金中郎将管辖,颇难定论。

后(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蜀书杨洪传》

吴国的矿冶经营与官职设置情况不详,不过从《宋书》记载来看,直到南北朝时代,江南地区的冶铁机构,仍“多是吴所置”,可知孙氏统治时期应该也设有类似机构。

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署冶令,或署丞,多是吴所置。--《宋书百官志》

其实古代的金属制品,大用途无外乎以下几类:武具、农具、货币、尚方器物等。在两汉魏晋时代,由于朝廷对金属的垄断控制,部分农具尚是木制。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还是以铸造兵器、货币为主。

董卓入京之后(189),曾组织过一次铸币改革,结果为了节省铸材,搞出了许多劣币,导致“钱货不行”。因此汉末三国时代,粮食与布帛长充当一般等价物。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即“剪凿钱”)。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魏书董卓传》

直到魏齐王时代(239-254),护军当中收受贿赂,仍然是收绢帛而非铜钱。

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魏略》

虽然魏、蜀、吴三国均尝试过恢复铜钱的流通,但成效有限。曹丕在黄初二年(221)曾试图恢复五铢钱,结果反响平平,同年即废此制。

(二年)三月……初复五铢钱……冬十月,以谷贵,罢五铢钱。--《魏书文帝纪》

曹叡在太和元年(227)又恢复五铢钱(见《明帝纪》)。不过从《蒋济传》引《魏略》的记载看,魏五铢的流通与使用很成问题,魏人似乎更加习惯用布帛为交易媒介(见前文注引)。

蜀汉曾铸“直百钱”,东吴亦曾铸“大泉五百”,不过这些货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更多是充当临时性质的金融工具,因此不论。

军用不足,(刘)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零陵先贤传》

(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吴书吴主传》

另外,开采出的金属,用途流向也很成问题。《南齐书》记载,蜀中缺铜,刘备竟需要熔炼自己的“帐钩”来铸造货币。

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南齐书崔祖思传》

实际益州是盛产铜矿之地。西汉佞臣邓通富甲天下,便是因为他占据了蜀地的铜山,可以自铸铜钱。

刘备占据益州全境却陷入铜荒,可见开采出的金属,主要用途并非铸币。

那么问题来了,金属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