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7(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836 字 2个月前

不过短短七八分钟,桥上、桥下广河中的尸首、残肢、死马便已堆积如山。

少顷…

“砰隆”、“喀喇”、“哗啦”之巨响不绝于耳。

一座座渡桥、浮桥,因不堪重负而断折。

狼狈而退、却未来得及下桥的骑兵们,登时惨呼不绝。

广河对岸的骑兵们,同样未能幸免。

处于震惊中的他们,因反应迟缓而被仰射的箭雨所笼罩,死于惊马践踏之人,尤甚于死于箭雨之人。

短短一刻钟之间,三万余河北魏郡骑兵,便折损近半。

余者哪里还敢留在这片修罗场,他们调转马头、一哄而散。

一场邺城之战,因为哥谭自杀小队而莫名其妙变成了火攻邺城…

救援邺城的骑兵,也有近半莫名其妙变成了箭雨、马蹄下,以及广河水中的亡魂。

城外沸反盈天的声音,当然引起了远在内城之中守卒们、乃至袁绍麾下重臣们的注意。

好吧,他们还不如没注意到这场悲剧。

这场莫名其妙的战役,便如此在卫府折损极少的情况下,变成了使袁绍在短短一天不到、便城毁人亡的大茶几。

上面满满的都是悲剧,而且是破碎的悲剧。

可怜袁绍刚刚和衣而卧、正准备安寝休息,却被痛哭流涕而来的审配惊醒。/

“明公!明公!某家中援兵折损过半、已来而复还矣!明公!某实未料到,卫府竟强悍至斯矣!请明公下令,许某即刻出城与卫府群贼一决生死!”

袁绍闻言,原本悲愤、激荡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

他若仍不清楚,黎阳、内黄乃至梁期城已尽失,他就不是那个鹰扬河朔、纵横河北的一代枭雄!

于是袁绍强撑着坐了起来,一把执起痛哭流涕、心情悲愤的审配之手。

“正南勿悲,此刻城中火势正盛,你如何可出城应敌?”

审配悲从中来、一时竟口不能言。

待审配心情稍稍平静一些后,袁绍温言道。

“正南,邺城今日遭此大劫、卫府群贼又兵临城下、且黎阳等地已尽失,我等暂且与卫府求和、以恢复元气如何?”

说出这番话之时,袁绍心如刀割。

天可怜见,他原本雄心万丈、正打算奇袭白马城与赵旻一决雌雄…

怎奈何那天杀的赵旻,竟然先发制人!

而偏偏,人家还出其不意、骤然兵临邺城城下!

袁绍心中何其苦哉!

审配当然不可能是蠢人,其人很快便醒悟过来,然后…

细思极恐!

“明公!卫府五六万骑兵,莫非…”

袁绍俊目中流出清泪,抿起嘴缓缓颔首。

“正南,赵阿旻可恨!何其可恨也!”

言罢,袁绍泪水滚滚而下。

其人哽咽着道。

“苍天不公!苍天何其不公也!我袁绍四世三公、素怀大志,奈何为一商贾之子所欺邪!”

平心而论,赵阿旻童鞋的老娘虽经商,但人家赵阿旻确确实实是出身于士族豪强。

审配反而安慰起了袁绍。

“明公勿悲!”

这句话有些耳熟…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明公不如暂且低头,先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再兴兵讨伐不臣之赵贼不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在建安十八年(213)春,即正式受封前夕,曹操临时恢复“九州”的古制。

(十八年)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魏书武帝纪》

这是一个很隐晦的书法。因为东汉有十三州,而并州、幽州、司隶等地,按照九州的古制,是要划入冀州的。

(荀)彧言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魏书荀彧传》

换言之,曹操恢复九州,实际是在扩大冀州——即扩大自己的地盘。

而同年(213)五月受封魏公时,曹操也确实并未满足于魏郡一地,而是强行将魏国的辖区扩大到十郡,比之前整整多了十倍。

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魏书武帝纪》

魏国十郡中,河东、河内属故司隶校尉部,平原属故青州,其余诸郡属冀州,几乎占据河北地区的全部。

可见此时曹氏的篡汉之心,是一点儿也不遮掩了。

值得讽刺的是,三年前的建安十五年(210),曹操这个大笔袋还发布了《让县自明本志令》。

既然魏国得名于魏郡,那魏郡在曹魏政权中,自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历任“魏郡太守”都是曹操的铁杆心腹。

其中许多人,甚至在汉廷尚存的情况下,便出仕魏国,成了“国中之国”的属官。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