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3(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619 字 2个月前

其人仍微笑着颔首道:“公与所言极是,既如此,我即刻下令,令六将速速返还邺城、而蒋义渠务必死守黎阳城!”

说着,袁绍忍不住赞了一句。

“赵从文果真不愧为当世之大英雄也!其人竟可识破我缓兵之计!如此一来,我等暂不可与其人为敌,徐徐图之方为正理焉!”

沮授对袁绍心悦诚服。

“明公雅量高致!授自愧不如!”

袁绍笑着挥了挥袍袖。

“公与、正南,以及诸位将军,此番解邺城之围,尚须河北士人与河南士人戮力同心,否则…以赵从文之智、卫府精兵之勇,我等恐将大难临头!”

当是之时,袁绍仍重点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可见河北、河南二派之间的倾轧与攻讦,已严重到了何等程度。

被袁绍点到名的沮授、审配,及皆有不少部曲的焦触、张南、马延、张顗(音同椅)、阴夔、郭昭等河北士族豪强…

咳咳,由此可见,袁绍的担心绝对不无道理。

总之,这些河北人皆陆续郑重表态。

“明公尽管放心,某等必与河南诸君齐心协力,共助明公解邺城之围!”

荀谌、淳于琼、辛评兄弟、许攸、郭图及逄纪等河南士人也随之表态。

“明公、河北诸公,请诸公尽管放心,某等河南人亦必与诸公戮力同心、共解此围!”

河南士人虽然部曲不及河北士人,但胜在跟随袁绍时间较久。

见河北、河南众人确实诚心诚意,袁绍很欣慰。

大敌当前,且兵临城下,谁还有心思内斗不休?更何况…

袁绍还没死呢!

话说回来,值此危急关头,袁绍决不敢亮出来天子诏令,也就是圣旨。

袁绍坚信,只要他敢亮出来圣旨,暂时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的两派,一定会因此而展开一场撕逼大战。

万幸,袁绍尚未找到合适时机,夏侯兄弟便已兵临城下。

袁绍对此庆幸不已。

其人压下这份心思,温言勉励一众臣属。

“诸君,此番我等务必使赵从文知晓,大将军府绝非其人可轻易招惹耳!”/apk/

沮授、审配、焦触、张南、马延、张顗、阴夔、郭昭等河北人;以及荀谌、淳于琼、辛评兄弟、许攸、郭图、逄纪等河南人,齐皆高呼。

“明公尽管放心,此番某等必教卫府铩羽而归!”

于是,袁绍抚须颔首而笑。

只是…

此时的袁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卫府的超高效率,以及臧霸、陈登二人对赵旻那种宛若迷信一般的崇拜,臧霸、陈登二人,已经在青、兖、徐三州交界处的城阳郡集结各自部曲。/

就连薛州的海上舰队,都已抵达位于后世日照东南海滨的莒县。

与此同时…

赵云等六将率卫府骑兵,以及曹仁率两校一万余骑兵,正从内黄、梁期赶来。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来聊一聊曹魏何以得名。

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宜稍建立,以自藩卫。

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从此形成“国中之国”,也正式宣告了汉魏嬗代的开启。

(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公为魏公。--《魏书武帝纪》

曹操的“魏公”与其建立的“魏国”,得名自其治所邺县所在的冀州魏郡;属于比较常见的“以地为国”。

该制度沿用甚久,比如“汉朝”便来自刘邦昔日的封地“汉中”。至于同时代的刘备与孙权,亦以地名为国号。

咱们来谈谈“魏郡”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之于“魏国”的意义。

魏郡在汉末三国时代属冀州,曾先后作为韩馥(189-191)、袁绍(191-202)、袁尚(202-204)与曹操(204-220)的治所,中途亦曾遭到黑山军帅的袭掠(193),几度易手。

魏郡在先秦时代属魏国,魏文侯时曾遣西门豹治邺(今河北临广),即后来魏郡的郡治。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水经浊广水注》

魏郡是大郡,占地极广,横跨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在曹操统治时代曾盛极一时,至隋唐被废。

曹操在征服三袁后,治所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