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8(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800 字 2个月前

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其人俨然以为,东城门不过是诱敌之计,敌军主力一定在西城门…

尽管诸君一定没明白,以蒋义渠这实则虚之的逻辑,为何竟会得出如此结论。

与此同时,虽然…包括蒋义渠本身在内的袁军,心中皆充满绝望、以及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悲壮。/

虽然…蒋义渠所率领的部曲,人数多达近五千之众。

然而斗志昂扬、不知不觉中已开无双的“天人将军”曹仁,毫不关心敌军心中绝望,更不关心对面那支敌军人数多寡。

仁哥虽仅率一曲五百余亲卫,却宛若自己正率上万铁骑一般,加速冲向正匆匆迎面而来的近五千袁军。

在无双觉醒状态下,仁哥高喝一声。

“众儿郎,变阵!凿穿!”

好吧,无双觉醒状态之下的仁哥,已不再是那名智勇双全的猛将…

此刻的仁哥,与惯用凿穿战术的小马哥…简直如出一辙。

于是乎,在主将那犹如天神下凡的英勇无畏精神感染之下,曹仁的亲卫们在短短两三分钟之内,便结成夏侯惇的变种锋矢阵。

他们根本不管不顾,对面究竟是五百敌军,还是五千敌军。

前军挺起长矛只管冲散敌军;

中军则只管以手中木楯掩护、顺势挥舞环首刀杀敌;

而在马上一边疾驰、一边挽弓搭箭的后军,则…

专心致志地抛射出阵阵箭雨,无情地收割着前方冲来敌军之性命。

至于冲在最前、无双已开的仁哥…

其人催动马速、挺起长枪高速突进袁军步卒军阵之中,如摧枯拉朽一般,在短短五六分钟内,便将敌军凿了个对穿,其人所过之处,带起一大蓬腥风血雨。

注意:仁哥不但内穿盆领铠、外套裲裆甲(类似链甲坎肩、起源于西汉、推广于汉末三国、盛行于南北朝)这两层甲,就连其人的爱马,也挂着厚实的马铠。

简言之,仁哥的这副装扮,是典型的具装重骑兵。

而在冷兵器时代,具甲重骑兵突入着皮甲甚至是无甲的步卒阵型中时,恰如现代战争中坦克突入步兵阵中。

仁哥身后,结成夏侯氏锋矢阵的其人亲卫,虽仅五百余人,却也同样势如破竹。

结成锋矢阵的他们,在前军冲锋、中军持木楯掩护弓骑兵并保护侧翼、后军弓骑兵改抛射为平射的情况之下,紧随曹仁身后,迅速凿穿了蒋义渠所率领的近五千步卒。

然后…

浑身浴血、宛若杀神的仁哥,毫不犹豫地迅速策马转身。

“众儿郎,随某再次凿穿敌军!”

凿穿过敌军一次的曹仁亲卫们,此刻也俨然如曹仁一般,进入开无双状态。

于是一众骑兵们奋力高呼。

“杀!”

“杀!”声未落,这五百余重骑兵们,便复又拨转马头,跟随主将曹仁再次向蒋义渠的步卒大军军阵疾冲而去。

如是般,五百对五千,硬生生被“天人将军”曹仁,杀出了五万对五千的既视感。

包括主将蒋义渠在内,袁军上下尽皆胆寒。

这一次,本就军心沮丧、心中绝望、仅靠悲壮来支撑的袁军步卒们…

不待曹仁再次凿穿己方,便玩命一般…

四散逃亡。

曹仁哈哈一笑…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曹操出奔始末,与袁绍、袁术、张邈等人均有牵涉。

张邈是董卓上洛之初(189)任免的陈留太守,也是支持曹操募兵的核心人物。

曹操发动荥阳之战时的五千兵马,便是张邈部将,陈留孝廉卫兹所赞助。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世语》

实际“太祖赴襄邑募兵”,参与人除了诸夏侯曹氏,应当还有卫兹。卫兹本人便是陈留襄邑人(见《魏书卫臻传》)。/apk/

张邈与袁绍、曹操私交甚笃,在洛阳时被称作“奔走之友”。

陈留成为军阀起兵的大本营,盖源于此。

张邈不见于参战记载,不过张邈的部将卫兹却“引兵五千”随曹操同赴荥阳,还临阵战死。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魏晋世语》

卫兹彼时仅挂“孝廉”的身份,并无官职,根本不可能拉起五千人规模的队伍;更为要紧的是,卫兹与张邈之间还存在明确的隶属关系。

汴水之战,(张)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魏书吕布传-附传》

互文见义,可知卫兹与五千兵马,其实就是张邈集团的代称。

只不过张邈(助吕布发动兖州之乱)后来与曹操分道扬镳,大义不终(见《吕布传》);

而卫兹、卫臻父子显赫于魏廷,因此张邈的功绩被一笔勾销,尽数归于卫兹。

曹丕在《典论》中曾记述汉末故事,称“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典论》

曹丕的叙事可与司马彪的记载互参详略。“兖、豫之师战于荥阳”中的“兖州”,无疑指陈留太守张邈、陈留人卫兹与泰山人鲍信;“豫州”的指代则相对宽泛。

“豫州之师”可以指出身豫州沛国的曹操。不过曹操自离开洛阳,便直奔兖州陈留投奔张邈,并未返回豫州老家。

(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陈留)己吾(县)。--《魏书武帝纪》

而且曹操手下的五千兵马全数来自张邈、卫兹的赞助,因此曹操只能被归入“兖州之师”的范畴。

豫州也可以指代出身汝南的袁绍、袁术兄弟。不过鉴于“河内之甲”指袁绍,因此“豫州之师”更有可能指代袁术。

(袁)绍与王匡屯河内。--《后汉书袁绍传》

考虑到袁术曾表举孙坚为豫州刺史,而孙坚北伐时曾多次与董卓集团作战,“豫州之师”便有很大概率是指袁术、孙坚集团。

(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吴书孙破虏传》

骑都尉鲍信也是荥阳之战的重要参与者。在《魏书》记载中,鲍信与鲍韬“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三千余乘”,响应曹操的号召。

(鲍信)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三千余乘。是岁,太祖始起兵于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王沈《魏书》

此处关于兵员数量的记载,无疑令人难以置信。鲍信一介离任的地方豪强,仓促之间根本不可能聚集起数万之众,遑论三千余乘战车。

实际鲍信事迹的书写,与前文提到的卫兹有相似之处。鲍信之子鲍勋显赫于魏廷,正如卫兹之子卫臻显赫于魏廷一样,《魏书》出于美化当朝名臣的考虑,把卫兹、鲍信塑造成“从龙有功”的正面人物,并不奇怪。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汉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勋父信,灵帝时为骑都尉。--《魏书鲍勋传》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魏书卫臻传》

更何况如果鲍信真的有二万兵马,曹操在荥阳大败之后,便没有必要远赴扬州丹阳募兵,直接从鲍信处补充兵员即可。由此可知,鲍信所谓的数万兵马,当为关东联军之中的公产(即“兖、豫之师”),绝非其一人所有。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魏书武帝纪》

按记载,鲍信兄弟也参与了荥阳之战,结果鲍韬阵亡、鲍信负伤,与曹操一道狼狈奔走,仅以身免。

汴水之败,(鲍)信被疮,(鲍)韬在阵战亡。--王沈《魏书》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魏书武帝纪》

鲍信的“两万兵、三千车、七百骑”自此不见记载,无疑全数败殁,可知此役相当惨烈。如果荥阳之战的参战者真的仅有曹操的五千兵卒,那曹操必被徐荣阵斩,断无生路。

照此论之,刘岱、张超、臧洪、乔瑁等人应该也有各自的军事任务,绝非作壁上观之辈。只不过《魏书》出于突出曹操功绩的考虑,对其余诸侯的事迹记载不甚详细、甚至刻意抹杀。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