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桃杀三士,河北种祸根1(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909 字 2个月前

“甚善!你且回禀卫将军、太常二君,云即刻便令大军拔寨、今日必将返还许都!”

那斥候再次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云哥昂然而立,目送斥候远去后抚须微笑。

“大汉将兴!大汉将兴焉!”

是日,段煨匆匆自潼关赶赴许都;

赵云则于戌时返回许都。

接下来两日,赵云、赵旻叔侄终于难得地享受起哄孩子的天伦之乐。

赵云之子、赵旻的幼弟已出生,赵大娘亲自取名为赵晗。

赵云与蔡琰自成亲后便始终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有了儿子之后两口子感情更加甜蜜。/

因赵云之故,历史上那可怜的蔡文姬,已不复存在。

赵旻与张凝的儿子由赵云赐名为赵贤,赵旻与孙尚香的儿子同样由赵云取名。

这孩子虽为庶出,但依然被赵大娘、赵云编入族谱列为嫡子,赵云为其人取名赵赋。

赵旻与杨樱月的女儿,是由赵云…正妻蔡琰取名,名为赵贻。

细心的诸君应该已看出来:

赵旻、赵虎、赵甲、赵旭虽一贯与赵贲以兄弟相称,但实际上与他们同族的赵贲,比他们矮了一辈儿。

此外,赵旻的胞姐赵晨与其人夫婿,也搬到了距赵府不远的一处宅院。

这几日,赵旻固然在诸位妻妾之间忙得团团转,但赵云同样也一刻不得闲。

其人在许都、陈留之间打了个往返…

赵旻有儿子出生,总要有人通知迁至陈留的常山赵家一众耆老们吧?

为此,常山赵家的现任族长赵震,还专程跟随赵云赶到了许都。

在赵震看来,同时拥有常山赵家、江东孙家血脉的赵赋,或许真有武学天赋也说不定。

做为族中长辈,赵震当着赵大娘的面儿,宣布待赵赋满六岁后,便要随他苦练武艺。

将门虎女、天真单纯的孙尚香对此毫不反对。

与心机满满的伏寿、步练师不同,香妹子从未想过让自己儿子争赵家家产。

何况赵震身为当世武学大宗师兼常山赵家族长,自然是自己儿子最好的老师。

三日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这一章咱们继续说汉末三国的奇闻轶事。

在权力合法性的构建中,同一种神物,究竟代表“灾异”还是“祥瑞”,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需要。

龙凤是中古时代的神祇,与谶纬符命、天人感应相结合。历朝皆视作“大瑞”。一旦龙凤降世,往往伴随着祭祀、改元乃至大赦天下。

有趣之处,是龙凤虽为祥瑞,在中古时代,却又经常被视作“灾异”。

三国时期,将龙凤视作“妖孽”的情况亦不罕见。

曹叡时曾因“神龙见于摩陂”,而改元“青龙”;但此举遭到后世史家讥讽,称其为“亡国之兆”。

曹髦时有飞龙降世,亦被看作“龙困井中、皇权衰微之象”。

孙皓时有彩凤云集,为此改元“凤凰”。

这又被后世史家骂作“其非凤凰、实乃羽孽之属”,将出现在孙吴的灵物、贬低为妖兽。

龙凤本至祥之物,在不同立场的语境中,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其实道理相当浅显且简单。

神话、谶纬、符命体系,本就是“天人感应”系统下的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是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而编造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皇权。因此,“人间异象”的最终解释权,不在民间,而在官方。

简而言之,对同一件事,上位者可以根据自身立场,随意做出解释,借以维护统治权威。

至于龙凤之属,到底是“神物”还是“妖孽”,反倒无足轻重。

曹叡的“屡易制度”

对制度的改易,本质是统治者“试探自身权威”的手段。

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二代皇帝,第三代统治者。

明帝在位时,对“改元”、“改历法”乃至“改宗”之类的事物,尤其上心。其在位十三年间,年号三易,分别为:太和、青龙、景初。

明帝又是少有的实行“殷历”的君主。历史上大多数君王实行“夏历”。

注:不同历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以几月为一岁之始”。夏历以正月(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十二月为岁首。

明帝不仅痴迷于修改历法,甚至连曹魏的祖宗都要改。

最初曹魏钦定“宗邾子”(周代曹氏封国),但曹叡竟改为“宗帝舜”。

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王沈《魏书》

明帝从高堂隆议,以魏为舜后。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顾炎武《日知录》

实际帝舜是“有虞氏”(一说姚氏),与曹氏八竿子打不着。

曹叡对年号、历法等系统的修改,并非肆意妄为,本质是在宣示其统治权威。

历法、年号实际是“天人感应”下的重要构成部分。历法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息息相关。

天象、异象被视作神祇对人间君主的告诫,年号则往往是君主对“神谕”的反馈。诸如祥瑞降世,通常会改易年号,诸如青龙、黄龙、神龙、五凤、天凤、神爵(雀)一类,皆如此。

星象的变化,又被视作天神对世俗君主的警示或褒奖。史官、天官对天文的观测记录,主要用来预测王朝走势,与“近代天文学”几乎毫无联系。属政治学范畴。

曹叡“修改历法”、“修改年号”乃至“修改祖宗”等一系列离经叛道的行为,实际实在展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大概与其出身有关。

曹叡是文帝庶长子,生母甄氏失宠被杀,故久不得立。

(曹叡)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魏书三明帝纪》

曹丕在位的七年间(220-226),储君之位一直空缺。

直到曹丕病重不治,才在弥留之际立曹叡为太子。

因此,曹叡登基之初,其法统是很不稳固的。

曹叡第一个年号“太和”用了七年(227-233),“青龙”用了四年(233-236),“景初”则用了三年(237-239)。

注:太和七年(233)春改元青龙,故该年有两个不同年号。

其改易年号,是在执政七年之后;而改宗之事,则发生在其掌权十年之后。

换言之,曹叡在权力稳固后,便开始借修改律法、历法、年号等行为,来试探群臣、同时炫耀君权。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