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旦辞妻妾去,暮至洛阳城1(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6337 字 2个月前

言归正传。

伏寿乘胜追击。

“妾还请归远侯今后务必以汉臣自居!然则…归远侯既归汉土,何不助我皇汉朝廷1臂之力,随太子太傅重设西域都护府?”

班归闻言,登时顿首郑重其事道。

“回皇后,臣确有此意!为此,臣甘愿为大汉太子、太子太傅之马前卒,助我皇汉重收西域乃至康居国、大月氏国之王土!”

伏寿很欣慰。

其人微不可察地白了爱郎1眼。

她的爱郎…也就是苟哥则无比谄媚地对她1笑。

是以,伏寿神色更为缓和,嘴角甚至挂起1丝笑意。

“归远侯请起,太子太傅欲在2月初远征西域,届时还望归远侯务必尽力辅佐太子太傅!若西域都护府重设,天子与妾,必对归远侯不吝重赏!”

【作者题外话】:早在位面之子刘秀光武中兴之时,西域十2国便曾联名请求刘秀重设西域都护府。

出于防止地方割据的考虑,刘秀并未应允。

直至明章之治时,班超才重设西域都护府。

但班超的西域都护府,地方割据色彩颇为浓厚!

自2012年“1带1路”思想被提出时起,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了8次考古发掘,取得1系列重要考古发现。

其中,不但证实博望侯张骞与司马迁的记载无误,发掘出的文物也皆为华夏风格,而且…

居然在多处粮窖中发现风化、碳化严重的小米。

也就是说,所谓的“希腊人”,主食是小米?

呵呵。

压力山大大帝的传说中,有太多经不起推敲之处了,云某之前已经骂过双标狗和2鬼子,咱们不再赘述。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周瑜恰到好处的死亡,避免了君臣反目。

建安十5年(210)周瑜欲领兵入川,完成统1长江流域的战略构想(榻上策),却在发兵前夕突然死去。

其实鲁肃昔日给孙权进言的“榻上策”,其中很明显包含周瑜的意思。

毕竟鲁肃是周瑜故交,又是被周瑜引荐给孙权的。

在“榻上策”的构想中,孙权应当先经营长江下游(扬州);之后进取中游(荆州)、最后统1上游(益州)。

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讨伐荆州),竟长江所极(讨伐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吴书鲁肃传》

建安十3年(208)讨伐黄祖(荆州江夏)便就是孙权对“榻上策”的实践。

然而时过境迁,荆州的老军阀(刘表)谢幕了,小军阀(刘琦)身边却还跟着1个更难缠的对手(刘备),荆州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周瑜若率部西征,刘备很有可能会偷袭其后,甚至可能会扼守巫峡,阻断周瑜归路,将吴军从中间彻底截断。

因此西征与否,均属两难。

其实此事对孙权来说,也是两难。

若周瑜西征失败…那东吴势必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若周瑜西征成功,凭借川蜀的崎岖地形,也就不必居于人下,周瑜完全可以关起门来称孤道寡。

后来钟会入蜀(263),野心滋甚,便自诩“若大事不成,吾不失为刘备也”。

可见益州的环境有多么适合割据。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吾)不失作刘备也。--《魏书钟会传》

其实孙权面临的窘境,与刘琮十分相似。两年前(208)曹兵南下时,刘表新丧,刘琮战和不定,幕僚傅巽进言:

“若刘备不足御曹操,则主公也会跟着刘备受牵连;若刘备足以御曹操,则刘备不复为主公之臣也。”

(傅)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魏书刘表传》

周瑜之于孙权,便如刘备之于刘琮。

对孙权而言,周瑜西征益州,胜利可能比失败更加危险。

这与高欢召还宇宙大将军侯景,赵构召还大英雄岳飞是相似的,都是人君对权臣的猜忌。

从上帝视角看,侯景是奸臣,岳飞是忠臣;

但对君主而言,他们彼时身在局中,无法明辨忠奸,更无法承担选择失败的风险,因此宁可保守,也不敢冒进。

好在周瑜突然“病卒”,否则君臣反目,就在眼前。

周瑜死后,孙权对其遗属刻薄至极,令人齿冷。

瑜长子周循尚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长女),结果周循没几年就死了,鲁班改嫁。

(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吴书周瑜传》

(孙)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吴书步夫人传》

瑜次子周胤被孙权找借口废掉,流放庐陵(扬州西南边境,与交州接壤)。

同为淮泗集团成员的步骘、诸葛瑾,扬州大姓朱然、全琮等人联名上疏,替周胤求情。

结果孙权表面答应宽大处理,转脸周胤就突然“病卒”,1如其父,仓促得竟连“大赦令”都没等到就死了。

呵呵,孙十万,真阴险!

循弟(周)胤,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诸葛)瑾、(步)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吴书周瑜传》

瑜侄子周峻,为偏将军,受兵千人;

结果周峻死后,峻子周护按制度应该接班,又被孙权找借口废掉,称“周护性行凶险,担心他干出丑事,影响周瑜的光辉形象”。

我呸!

真特喵的虚伪!

又当又立的小婊砸!

(孙权曰)初闻(周)峻亡,仍欲用(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適为作祸,故便止之。--《吴书周瑜传》

实际孙吴的“受兵制度”是1以贯之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即使对中下级军官亦如此(见《吕蒙传》)。

周瑜是东吴元勋,宗族子弟却被孙权打压到这个地步,令人震惊错愕。

孙权吃干抹净之后,还装模作样地表示:

“老子不给周护官儿做,是为了维护周瑜的名声,老子思念公瑾,哪有穷尽呢”?

(孙权曰)孤念公瑾,岂有已乎?--《吴书周瑜传》

其实周瑜宗嗣凋0,家门败落,恰恰是孙权刻意贬抑的恶果,真凶却还在自说自话,令人义愤填膺!

老子就不惯着孙十万,且看老子把孙十万写得有多惨吧!

言归正传。

周瑜在孙权时代遭到严密提防,大抵有如下原因:

其1是周瑜年龄长于孙权。

瑜与孙策同年,大孙权近十岁,又深度参与东吴的奠基事业。

因此虽然周瑜年龄不大,但资历极深。

其2是吴夫人(孙策母)在建安7年(202)便死去,无法再充当孙权与周瑜之间的调和剂。

及(孙)权少年统业,(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建安7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吴书吴夫人传》

其3是随着孙权年龄渐长,权欲也逐渐增强;

其人不愿也不可能长期接受权臣挑战自己的地位、代行自己的权力。

因此无论周瑜忠诚与否,孙权都不可能长久容忍其存在。

看孙权设置的“左右督”制度,便可知其对周瑜的提防程度。

虽然这个制度在东吴长期沿用,但最初针对的,其实就是周瑜1人而已。

陈寿在《周瑜传》中,记载了1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即孙权在废掉周胤(周瑜之子)时,亲口表示“孤于公瑾、义犹2君”。

孤于公瑾,义犹2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吴书周瑜传》

结合上下文来看,此处的2君,指代的是诸葛瑾与步骘,“君”作敬称。

但陈寿在同书《刘晔传》中也有“刘备关羽,义虽君臣,恩犹父子”的记载。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魏书刘晔传》

如此,“义犹2君”便显得1语双关,极富深意。

未知陈寿是否刻意如此,或许是在隐喻孙权与周瑜之间的敏感关系。

从周瑜的身后待遇看,鞠躬尽瘁不仅未得奖赏,反而招来滔天巨祸,满门均受连累。

读至此处,云某不由替瑜哥不值。此处引用辛幼安先生的《贺新郎·别茂嘉十2弟》,来感慨瑜哥之殇: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孙十万,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