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12(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6129 字 2个月前

“旻遣1曲精锐重骑沿途护卫袁公。”

“甚善!老夫亦遣儁乂率1曲大戟士沿途护卫嫂夫人。”

大戟士,相当于袁绍的特种部队。

是以袁绍这番话,使赵旻更加坚定了自己组建虎豹骑的决心。

双方交换护卫之后,互相行礼告辞。

赵旻唤来赵贲,袁绍也唤来张郃,2人不约而同地叮嘱各自麾下1番后,就此分道扬镳。

赵旻看得分明,袁绍的臣属中,赫然有荆州南阳人逄纪和许攸…

由是,赵旻心中冷笑不已。

绍叔啊绍叔,你当真打算与刘表密谋?呵呵呵,你这是找死!

目送袁绍远去后,赵旻转过身来。

张郃适时上前,向赵大娘躬身行礼。

“老夫人请随某渡河!”

赵旻尚有不少公务要忙,因此其人当然不会陪老娘渡河…

说起来,赵旻已有近两年未回过河北。

于是乎,到了分别的时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这两晚,都是大乔与赵旻同寝,也因此,最为黯然销魂的便是大乔。

2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不知何时,大乔芳心中除已故的孙策外,又多出来1个赵旻。

目送船只遥遥停泊于对岸、又眼见大乔、杨樱月和香妹子远远地1步3回头时,赵旻突然心如刀割。

直至斯人远去,赵旻身畔的荀攸方才开口。

“主公,天气寒冷、公务繁冗,某等当速归。”

赵旻蹙眉。

“公达先生以为,士元之策如何?”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继续说袁绍麾下两大派系之事。

虽然诸书未曾明言,但从《绍传》记载来看,袁绍对待集团内斗其实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即扶持河南士,限制河北士。

理由不难理解。袁绍是豫州汝南人,属于河南士人;其幕府中的河南人,或为韩馥旧部(多为颍川人),或为袁绍在洛阳时代的旧友(多为南阳人),或为其宗族姻戚(多为汝南人),3者均属流寓之士,在河北地区不具备根基,因此必须给予额外关照,否则便会被土著势力吞灭。

袁绍的行为并非孤例。孙策、孙权扶植淮泗集团抗衡江东土著;刘焉扶植东州集团(3辅、南阳人)对抗益州土著,刘备扶植荆楚集团对抗川蜀土著,均属此类。

时南阳、3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华阳国志》

从史料所见,袁绍虽然对冀州的豪强魁首多有延揽、拉拢之举,但在河南、河北集团发生冲突之时,袁绍几乎无1例外,每次均站在河南集团1边。

以下以审配、田丰、沮授、张郃4人为例,分析袁绍的立场倾向。

(1)田丰

田丰籍贯不详,1说巨鹿、1说渤海,不过两地均属冀州,因此将之视作河北豪强绝无问题。

(田)丰字元皓,钜鹿人,或云勃海人。--《先贤行状》

按《先贤行状》,田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又“博览多识,名重州党”,是河北地区的头面人物。

袁绍延揽田丰时亦礼贤下士,乃至“卑辞厚币”,甚为恭谨。

按《英雄记》,界桥之战时(191)田丰不避艰险,侍从袁绍左右,貌似具备极高的政治地位;

但在官渡之战时(199-200),由于逄纪的谗害,田丰先被下狱,后遭处决,就此黯然谢幕。

别驾从事田丰扶(袁)绍欲却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乎?”--《英雄记》

(逄)纪复曰:“(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绍于是有害丰之意。--《先贤行状》

逄纪是南阳人,应被归入河南集团,亦是袁绍在洛阳时代的旧友,后随袁绍亡奔河北(见《英雄记》)。此人在冀州毫无根基,但他的谗言却能够轻易杀死“名重州党”的田丰,袁绍的政治倾向,由此可以窥见1斑。

(2)审配

审配是魏郡阴安人,“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其宗族亦强盛,乃至“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无疑也是河北地区的大姓豪右。

(审)配字正南,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先贤行状》

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王沈《魏书》

袁绍牧冀州时,对审配“委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均是州中大吏,可知审配获得的待遇与田丰不相伯仲。

然而官渡之战(200)后,由于袁绍兵败溃逃,审配之子被曹操擒获,因此袁绍疑心起审配的政治立场,担心他为了宗族安危而投奔曹操,遂“以(孟)岱为监军,代(审)配守邺”。

官渡之败,审配2子为曹操所禽,孟岱与配有隙……绍遂以(孟)岱为监军,代配守邺。--《后汉书袁绍传》

孟岱,籍贯不详。彼时见诸记载的孟氏,1出于冀州安平(见《文德皇后传》,安平有孟武),1出于豫州汝南(见《温恢传》引《魏略》,汝南有孟建)。鉴于袁绍是汝南人,则孟岱应亦出身汝南,即袁绍之“乡里”,因此得到重用。

袁绍重用孟岱,疏远审配的行为,得到河南士人的交口称赞。按《后汉书袁绍传》,郭图、辛评听闻审配遭到排挤,“亦(以)为然”。郭图、辛评均是颍川人,如前所述,汝、颖2地在汉魏之际往往并称,按此可知孟岱必为河南集团的成员。

孟岱与配有隙,因蒋奇言于绍曰:“配在位,族大兵强,且2子在南,必怀反畔。”郭图、辛评亦为然。--《后汉书袁绍传》

(3)沮授

沮授,广平人。按《文帝纪》,广平即“魏郡西部都尉”所治,可知此人亦是河北集团成员。

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献帝纪》

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魏书文帝纪》

按《献帝纪》,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为韩馥别驾,袁绍牧冀州时“又辟焉”。按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的待遇来看,他的政治地位与审配、田丰不相上下,甚至可能略有过之。

然而这个“威震3军”的沮授,由于受到郭图、淳于琼的谗害,权势遭到削夺,袁绍“乃分监军为3都督,使(沮)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1军”。

(郭)图等因是谮(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袁)绍疑焉。乃分监军为3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1军,遂合而南。--《献帝传》

按此,沮授的兵权被稀释至旧时的3分之1,元气大伤;而进谗言的郭图、淳于琼均是颍川人,亦是河南集团的重要成员。

(4)张郃

张郃,河间鄚(音茂)县人,河北集团大将。

袁绍灭公孙瓒,张郃“功多”,按其投曹后被曹操拟作“微子”、“韩信”,可知此人在河朔地区名望甚隆。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魏书张郃传》

可笑的是,尽管曹老板对张郃评价如此之高,还是有小学生在写3国小说时,说官渡之战时的张郃能力1般…

呵呵。

无知不要紧,要多看书及时治,但千万不要写书误导读者。

张郃越老越妖是不假,但不代表其人壮年时就是个大众武将!

乌巢之战(200)时,淳于琼(颍川人)败殁,张郃、高览率军往救,最终由于郭图(颍川人)的谗害而倒戈降曹。

太祖果破(淳于)琼等,绍军溃。(郭)图惭,又更谮(张)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魏书张郃传》

后世史家对郭图进谗与张郃归降的时间问题,其实颇存争议(比如姜宸英认为张郃降曹在先,《郃传》属于“自文其丑”),不过河南、河北集团的内部争斗,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其实从上述诸多案例来看,无论是审配、田丰还是沮授、张郃,他们在内部斗争当中失势的重要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河南士人的谗害,更重要是袁绍的立场倾向与政治决断。

从这1点来看,袁绍虽然对河北的士人领袖维持了表面上的尊敬,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倾向于扶持河南士人集团的。

这既与袁绍的出身有关,也和河南士人在冀州属于“少数派”有关…

袁绍如不扶持河南集团,那么河北集团便会1家独大,这对袁绍的统治必然是不利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