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闻羌氐攻略,品凉州诡谲上(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6077 字 2个月前

如此1来,原本如乱麻般的凉州,就变得简单了。

【作者题外话】:羌族在汉末,实力超过乌桓、氐人,略逊于匈奴,弱于鲜卑人。

好吧,汉末的匈奴人实力还不错,但随着被梁习伐树…

匈奴人到正始末年时,已经没落到仅比氐人强了。

然而…

后来羌族因支持马超,而被“虎步关右”的夏侯渊渊哥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结果实力大减不说,还被鲜卑人的慕容部偷了水晶,占据河湟成了吐谷(yu)浑。

这正是十6国中鲜卑政权最多,甚至后来鲜卑人的拓跋部还1统北方的原因所在。

5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是汉人与胡人矛盾日益加剧。

但直接原因,是西晋那可耻至极的滥封!

曹魏对宗室、外戚、宦官3者的干预制约,是颇为成功的。

从君主专制形态的后续发展看,曹魏2少帝,甚至后边的隋唐宋,实际都是在沿着文、明父子的老路前进。

只因2帝短寿,故遭奸臣篡国。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魏书2文帝纪》

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幸观临听之。--《魏书3明帝纪》

由此,司马氏滥封诸王,也就显得尤其“猥琐而不识大体”,是典型的开倒车。

注意:上述引号部分引自《毛选第2卷》,批判结党营私行为。

文多不载。

延康元年(220)时,司马兄弟对曹丕宠信旧人,授“散骑”以为仕途跳板的行为,极端不满,屡次谏阻。

但就是同样的兄弟2人,在3十年之后(249),却带头利用“散骑官”滥封公族,将昔日的“忠言”彻底丢进了垃圾桶。

可见,心存天下、擢拔群贤是假;

欲壑难填、营建私门才是真。

后世相类似者,唯有“明太祖滥封群子”可堪伯仲。

但老朱崩后,经靖难之役、浴血而起的燕王朱老4,开创了不朽盛世(成功削藩);

是以,老4将“明祖失政”予以遮掩。

同是滥封的西晋,开国之后,却1言难尽。

这群狗贼,徒令后人扼腕叹息。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陈寿初仕季汉(蜀汉),后入西晋。

其修撰《3国志》,无非是向统治者(即司马炎)示忠邀宠,以为进身之阶。

其真实想法,从《诸葛亮传》中的心迹自剖,便可1目了然。

臣(陈)寿等言:……伏惟陛下(指司马炎)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指蜀汉)诽谤之言,咸4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蜀书诸葛亮传》

在此背景下,陈寿虽有“良史之才”,也不可能脱离西晋官方的干预。

从某种角度讲,《3国志》本身就是秉承司马氏意志而杜撰的史书,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校补,它在史学界根本不可能获得如今的地位。

夏侯湛的案例,可以更清楚地展示出陈寿的修史背景。

夏侯湛与陈寿同时代,最初私撰《魏书》,后自毁其书。

虽然《晋书》称夏侯湛毁书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陈寿之才胜于自己;

实际这只是文过饰非。

夏侯湛时著《魏书》,见(陈)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晋书陈寿传》

夏侯湛毁书的真正原因,是为了避祸。

夏侯湛是魏将军夏侯渊曾孙。

夏侯渊的直系子孙中,既有因党附司马氏而得宠的夏侯和;

也有因背叛司马氏而获罪的夏侯霸。

因此出身敏感的夏侯湛修撰《魏书》,本身就存在严重的政治隐患。

惠弟(夏侯)和,(西晋)河南尹。--《魏书夏侯渊传》

(夏侯霸)闻(曹)爽诛,自疑,亡入蜀。以(夏侯)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魏书夏侯渊传》

此时既然有陈寿出面修史,夏侯湛自然乐得清闲。

我们来看看《3国志》的史料删落问题:

陈寿有良史之才不假,但也并非完人。

这1点从《晋书陈寿传》便可清楚看出,相关案例前文已述,兹不赘言。

陈寿的修史底线,在于言必有征,从不杜撰;

这1点,陈寿远胜于王沈。

王沈所撰《魏书》,为了隐恶扬善而胡话连篇,乃至信口雌黄、颠倒黑白,遭到后世史家的大4嘲弄。

王沈造作,故承祚(陈寿字承祚)不取。--《3国志知意》

但陈寿修史,亦有其顽疾。

这就是他虽然不会信口胡言,但会刻意删减史料。

比如正始之变(249)的参与者,除了曹爽自有列传,其余诸如何晏、邓飏、李胜、桓范等人,居然只见姓名,不见事迹。

今本所见诸人相关事迹,实际是裴松之依据王沈《魏书》、鱼豢《魏略》校补而成。

换言之,如果没有王沈、鱼豢、裴松之等人提供的线索,单看陈寿撰写的《曹爽传》,读者甚至搞不清楚政变的始末过程。

类似情况在曹髦之死(260)中也有同样体现。

司马昭悍然弑君,天下所知。

陈寿在《魏书》中竟然仅仅用了1句“高贵乡公卒”便草草略过,令人目瞪口呆。

5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2十。--《魏书高贵乡公纪》

虽然陈寿之后通过明元郭太后的诏书,隐晦地讲出了曹髦之死的部分细节(见《高贵乡公纪》),但对完全不了解始末曲折的读者而言,仍然会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碍。

皇太后令曰:“……此儿(指曹髦)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魏书高贵乡公纪》

概而论之,陈寿的修史方式,是1种很隐晦、很高级的写作手法,可谓利弊参半。

好处是通过某些遗留的草蛇灰线,读者可以窥见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坏处便是很多相关记载,在陈《书》中根本没有线索遗留,陈寿出于种种目的,将之完全删落;

这使读者根本无从下手。

当然,并不能够因此苛责陈寿。

他奉命修史,其实也处在1种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司马氏专柄的背景下,史官措辞稍有不慎,必然身死族灭。

所以,有了袁绍和曹操关系之谜…

当然,答案在臧洪写给陈琳的信中;

有了袁绍两年的空白期…

答案同样在臧洪传中;

有了司马防(司马懿老爹)、司马朗(司马懿大兄)记载的混乱和错悖…

好吧,这个不是陈寿的锅,显而易见,这是狗贼王沈为了美化其主人,胡写乱写、不吝溢美之词洗白而已;

还有了夏侯惇早年记载的缺失…

这个…真的没有答案。

历史固然精彩,但如果不带脑子看…

很可能会得出与真相背道而驰的结论哦!

小学生们信誓旦旦之言,不就是这么来的?

曹老板晚年不择手段,为其人后代和我华夏留下如此大隐患…

悲哉!

叹哉!

下午还要忙,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