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4(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8154 字 2个月前

曹操基业以权谋霸术而成,既行霸道,与之相伴者,必是累累白骨、滚滚头颅。

曹操非善类,却焚书以安众心。这与其真实面貌严重相悖。

如此行事,恰恰源自“居约易出人下”。

兵弱敌强时,曹操往往表现出谦虚豁达的1面;

兖州之乱(194)时,曹操坚信魏种不会弃他而去…

不料魏种却投降吕布,抽肿了曹公的脸。

曹公大怒:

“魏种你跑吧,跑吧,除非你跑到天涯海角(北投匈奴、南投百越)!否则老子逮到你后1定neng死你!”

初,(曹)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武帝纪》

结果呢?

(曹公)既下射犬,生禽(魏)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武帝纪》

啧啧啧,真香!

魏种必死之人,曹操却食言而肥,不仅不处置这个叛将,还任用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黄河以北之事。

注意:河内,拱卫京都洛阳的“3河”之1,属司隶校尉部。

建安4年曹操破眭固,进屯河内、上党。

3河:即河东、河内、河南3郡。

魏种自兖州之乱(194)叛变,至河内被擒(199)已逾5年。

曹操释而不杀,却委以重任,为何?

因为此时(199)恰好是官渡之战(200)前夕。

曹操不敢激怒世家大族和地方强宗,担心他们叛应袁绍。

所以魏种这个反骨仔,虽然恶臭,也只好捏着鼻子继续重用,以收买人心。

与魏种类似者,还有东平大姓毕谌,青徐豪霸徐翕、毛晖等。

此类叛将,或为地方强宗(毕谌),或有外家撑腰(臧霸),曹操皆不敢杀。不仅不杀,还要继续重用。

(毕谌)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

(曹)公曰:“夫人孝於其亲者,岂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武帝纪》

毕谌为东平国(兖州)强宗,故叛降吕布之事,竟1笔带过;没受任何处分,还做了鲁国国相。

兖州乱,(徐)翕、(毛)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臧)霸。

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2人首。霸不从命。太祖叹息,乃皆以翕、晖为郡守。--《魏书十8》

徐翕、毛晖,有“兖徐小诸侯”臧霸罩着,曹操就不得不继续用之为郡守。

非出本心,实不得已。

然而…

强弱易主后,曹操则凶形毕露,滥施屠刀。

所以,消灭河北袁家那3个龟儿子之后,曹操便又1次挥起了屠刀。

建安十3年(208),曹操统1河北,势力猖獗;同年发动赤壁之战。孔融被以“昏乱悖逆”之罪处决。

“打黑枪”的笔杆子郗虑,则被公认为曹操的狗腿子。

曹操以(孔)融名重天下,外相宽恕,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因显明仇怨。操故书激厉融。--《后汉书孔融传》

同年死者………人太多了,写不过来。

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

瞧瞧,曹老板不要人质耶!

建安2年(197),张绣降曹而复叛。曹公长子曹昂、侄子安民、大将典韦1并战死。

曹公悲伤地说:

“宛城败于张绣,是因我没从张绣那里要人质。张绣没有后顾之忧,才胆敢叛变,我真是失策!”

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武帝纪》

接收降卒,先取人质。

这几乎是1条不成文的规矩。

曹操在宛城却不取张绣的人质。

为何?

曹操贪图女色、忘了问张绣索要人质?

非也。

曹操根本不敢向张绣索要人质。

彼时(197)吕布尚强,刘备与之相合;

袁术同年在淮南僭逆称帝;

袁绍恶斗公孙于塞北,甚至找自己小老弟曹操要夏侯惇助拳;

孙策攻屠州郡于江东。

刘璋坐守川蜀,观时待变;

刘表跨蹈汉南,为张绣呼应。

曹操不过是众多军阀中的1人,平平无奇。

曹操初入南阳,根本不敢立刻向张绣索要人质。

不仅不敢要人质,自己还得装孙子,给张绣加官进爵,安抚其心。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彼时曹操势弱,不敢索要人质。

俟后曹操势强,又当如何?

曹操势强时,各地藩镇人质如流水般、被送往邺郡。

官渡之战后(200-205),山阳李典、泰山臧霸、黑山张燕、扶风马腾,把家族整族整族送往邺郡,以讨曹操欢心。

山阳李典,“自愿”将居于乘氏的家族3千余口、迁往邺郡。

乘氏李氏,是地方强宗,甚至吕布都曾败于李氏之手,险些丧命。

(李)典宗族部曲3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魏书十8》

黑山张燕亦然。

太祖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魏书8》

黑山兵人众百万,自灵帝朝便横行太行山,属于巨型流寇军团。

“率众”1词,清晰点出了张燕宗族部曲下落。

泰山臧霸亦如此。

太祖破袁谭於南皮,(臧)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魏书十8》

最有趣的是扶风马氏。

宗族2百余口自愿入质邺城。

(马)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又拜(马)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典略》

后马超反叛,马腾全族被屠灭。

导致马超过年时,发现家族剩余成员,仅余2人(可怜的小老弟马岱)。

(马超)临没上疏曰:“臣门宗2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蜀书6》

正旦,(董)种上寿马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1旦同命,今2人相贺邪?”--《典略》

此时的曹操,不仅敢要人质,还敢杀人质。

扶风马氏阖门2百口,1朝诛尽,如屠犬羊猪狗。

可见曹老板“不收人质”,也是有条件的:

兵微将寡、朝不保夕时,其人不得不摆出1副宽仁大度、信任降将的态度。

击灭袁绍、独霸中原后,什么地方强宗、豪门大族,统统把家属给我送到邺城!

宛城纳降张绣、而不取人质之故事,再不见于史册了。

哎呀呀,好可怕!

官渡之战后曹操当众焚书,以安众心。

此非为豁达大度,实为形势所迫。

曹老板行事,1贯如此。

势微力弱时,其人不敢放纵恣睢;

强弱易势后,其人则大举反攻倒算。

所谓“焚书”,也并非真的焚书。

焚书之前,曹操其实都偷看过了。

阵营中谁是忠臣、谁是乱党、谁是骑墙派,人家门儿清。

早在官渡之战后,已经有不少人上了曹老板黑名单了!

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莫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李通书疏。--《魏略》

瞅见没?

嘿嘿嘿!

身处逆境,也不掩其人奸雄本色。

人家先阅后焚,精明之至。

曹公居约人下时:

“人质不收”、“名士不诛”、“叛臣不杀”。

强弱易主后,则改弦易辙:

“阖门赴邺”、“鞭挞名流”、“尽诛叛将”。

前后相异,何止千里!

尉缭子所言“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用在魏武身上,毫不违和。

哈哈哈,可爱的奸雄?

也不知那数十万无辜枉死者们,会不会觉得如噬血魔王1般的曹老板可爱!

3国阵营中,最有人情味儿、市井烟火气的,还就是季汉。

刘帮主虽然腹黑,又经常耍不要脸,甚至为了自己生命安全,刘跑跑经常性抛弃妻儿下属,但无论如何,其人在发迹之后,对下属还是挺够意思的。

古往今来的权臣们,得善终的只有两种人,1种是后来或自己、或儿子当皇帝的。

比如曹操、司马昭、慕容垂、刘裕、高欢、宇文泰、杨坚等等;

朱全忠那种人不算。

另1种是或有拥立之功,或功绩声望极高者…

这种人只有3个:周公、霍光和诸葛亮。

郭子仪不算,其实严格说起来,死后便被刘病已灭族的霍光也不算。

檀道济、尔朱荣、杨素、长孙无忌那更是反面教材。

刘帮主装死…

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备)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典略》

阳者,佯也,也就是装死。

刘帮主能屈能伸,难怪能终成大事。

关于傅燮、耿鄙之事,下1章再聊。

云某说到做到,今日起,恢复两更。

为了第2更,云某又推掉1个酒局……

所以…

云某又要晚睡赶赶稿子,明晚的酒局躲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