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剽窃需缴费,惊闻母将归上(1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6881 字 2个月前

赵旻循声望去,只见1名身高8尺之瘦削文士衣袂翻飞,长须飘飘,面似美玉,眸光湛然,如谪仙人1般立于灯火阑珊处。

那人,不是荀彧是谁?

赵旻叹了口气,心道:

该来的迟早要来!

然而,让赵旻始料未及的是…

那些该来的…居然1拥而上…

伏完、刘艾以及那有些脸熟的小宦官,竟也6续出现…

赵旻顿感头大如斗。

其人对杨美女抱拳道。

“阿月且先归府,今晚旻必与旻之乖宝儿共度春宵。”

杨樱月轻啐1口,满脸娇羞。

“妾才不与夫君共度春宵!夫君之诗,妾极喜欢!”

言罢,杨美女如受惊的小燕子1般翩然离去。

赵旻心中哀叹后,迎上周身散发着淡淡兰麝香气的荀令君。

“不知大人有何要事?”

荀彧淡淡道:“阿旻,稍后陈长文府中见!”

言罢,其人潇洒转身离去。

赵旻微1错愕,方才反应过来:

陈长文是1直在府中,为其亡父陈纪守孝的陈群。

同时,陈群还是荀彧的女婿。

赵旻转过身来,伏完并未开口,而是挤眉弄眼1番。

刘艾更简单,其人只是苦着1张老脸。

于是赵旻懂了。

这意思是:他要做时间管理大师。

于是赵旻向俩老头儿作揖。

“伏公,宗正,荀令君有要事相商,且关乎今岁大军出征凉、益2州之事。不知2位有何要事?”

2人同时在心中松了口气:哦,那没事了!

当然,现实情况不可能是演哑剧,所以伏完还礼后微微1笑。

“老夫无甚要事,卫将军请便。”

刘艾还礼后,捋须笑道:“老夫本欲请卫将军赴府上饮酒,卫将军既有要事,老夫改日再请卫将军便是。”

赵旻笑着抱拳:“伏公、宗正请见谅,旻先行1步。”

见那小宦官欲言又止,赵旻抚须笑道:“可是天子有事?”

那小宦官摇摇头,躬身期期艾艾道:“卫将军,某主步贵人出宫省亲,欲请卫将军派精锐亲卫护卫。”

赵旻笑着颔首:“此乃旻应尽之义也。”

言罢,赵旻对步骘招招手。

“子山!步贵人今晚出宫省亲,你持我兵符,自北军军营调1屯精锐前往护卫。”

事实证明,苟哥还是那个苟哥。

他有正事要忙,且推到了荀彧身上,就算伏寿、步练师对此不满,却也不会因此生怨。

就这样,主动权重新回到赵旻手上。

赵旻这个苟哥也很无奈。

伏寿本来便已生疑,步练师偏偏还要上赶着前来作死…

也不知是刘协受步练师影响,还是步练师受刘协影响。

苟哥暗暗叹息后,行礼而走。

路上,赵旭忍不住问道。

“少君,光禄勋、宗正2人似乎欲言又止?”

赵旻颔首后,煞有介事道:“依我看来,此2人应是担心我记刘协之仇,故前来斡旋耳。”

赵旻这个说法逻辑自洽、合情合理,所以赵旭对此深信不疑。

尽管实际上赵旻只是在1本正经地胡说8道。

少顷,赵旻在赵旭及1众亲卫护卫下,来到陈群府门前。

赵旻滚鞍下马,正欲令赵旭上前通报,却见自门内跑出1名束发年纪的少年仆客。

那人深深1揖:“少君已恭候卫将军多时,卫将军快快请进。”

那小仆客显然精于世故。

其人先请赵旭及赵旻的亲卫在前院偏厅中暂歇,随后才引着赵旻进了陈群的书房。

此时,书房内仅有荀彧、陈群翁婿2人。

自岁除至今,赵旻便再未见过荀彧,至于陈群…

若非荀彧提起,赵旻早已忘记,陈群实则也是卫府大家庭中的1员。

正史记载中的陈群,是1个两面3刀、毫无节操的家伙,但据赵旻亲身接触其人后方知:

陈群能忍受独孤、默默为亡父守孝,至少本质不坏。

此刻,陈群仍着素色深衣,头戴素色纶巾…

其人仍是1身孝服。

3人各自行礼后,陈群作揖道。

“此番某请主公至此,是因某近日偶有所得。”

赵旻心中“咯噔”1下,心道:完犊子了!

果不其然。

陈群取出1沓写满字的竹纸。

“主公,察举制已渐渐不适用,故而某归纳出9品官人法。”

赵旻头皮直发麻。

9品官人法?

你可知曹魏因何而亡?你可知为何会有5胡乱华?

赵旻当即扬起手。

“长文,子扬简略为某提及此事。愚以为,此选举制存有1大隐患:

大中正及小中正全凭个人喜恶,焉可甄选良才乎?何况,若有人以重利相诱、或以权势相迫,大中正又焉能中正?”

没错,9品官人法的弊端,便在于权力集中于大中正及小中正之手。

众所周知,权力集中便意味着腐败!

荀彧微微1笑:“长文,如何?”

陈群明显有些泄气。

荀彧向赵旻作揖道。

“阿旻,此番请你至此,乃某之意也。愚以为,你所提3学制可行,然长文坚持其人之9品官人法。故而,某请你前来品评。”

赵旻心如明镜。

荀彧之所以请自己至此,主要目的绝非品评“9品官人法”,而是借机与自己缓和关系,并极为隐晦地表明态度。

自己与刘协孰是孰非,荀彧又焉能不知?

于是赵旻笑着抱拳。

“3学制,乃基于书卷成本大降而创也,长文为陈公守孝,不知此事实属正常。”

言罢,赵旻简要说明了1下,何为3学制。

所谓3学制,指的就是县、郡、州3学。

这3学公开教授适龄男子儒家典籍及6艺,通过考核者可逐级进修,最后,州学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首都太学。

家境贫寒而天资不俗者,可申请县、郡、州补助入学。

这点自然会滋生腐败,但赵旻不怕。

太守、州牧,不可能因这等小事而与恶吏勾结。

这又不是后世大范围、高额度的助学金!

何况申请助学,还需要各县名宿耆老首肯。

那些人德高望重,不可能为这点儿小事弄虚作假。

所以,总体而言,此策可以顺利推行。

在太学学习的学子,由朝廷提供食宿及统1服饰,并严禁带仆客入内伴读。

太学校规赵旻已经拟好,主要目的是为了杜绝炫富、攀比各家身份地位,以及霸凌。

当然了,以东汉极高的道德底线来看,这种事儿发生的概率并不大,但赵旻必须防患于未然。

太学每3年招收1次学子,每年1小考,3年1大考。

小考、大考成绩名列前茅者,可直接下放到全国各县任幕职官,亦即各县诸主簿、曹官、县尉等。

成绩中等者可在出身郡县任教,当然,这也是事业编…虽然只是斗食;

这些人若执意做官,可去凉州边郡边县任幕职。

至于平庸者,则遣回原籍,重头再来。

所以,显而易见,赵旻这套选举制,其实是糅合了科举制的太学制。

其中科举的痕迹,简直不要太明显。

所谓县学,对应的是大明的童生;郡学其实是秀才;

至于州学…好吧,大汉有十3州,大明也刚好有十3布政使司…这不就是各省乡试?

大明通过乡试的举人们,进京参加会试;大汉州学考核合格者,进京进入太学…

历经隋唐、两宋,在大明臻完美的科举制,就这么被赵旻无耻地剽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