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日暮人渐归,群鸡犹啄黍4(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989 字 2个月前

其众正欲上前,向他们的主子“左贤王”、“阏支”行礼…

却听“呛啷”1声,1名雄壮汉子抽出雪亮的环首刀,护在那“左贤王”马前,瞪着虎目看向自己。

休屠各人咽了口口水,讪讪笑道。

“大人息怒,俺等欲向左贤王大人行礼也。”

蔡琰冷哼1声。

“你等且退下,单于尽歼汉家人后,正欲赴河东,向汉家讨说法也。今晚便由你等护卫单于营帐!”

这些休屠各人不但不以为忤,反而与有荣焉。

“阏支所言甚是!此乃俺等荣幸也!俺等营帐,便在此地西侧十里许,请左贤王大人及阏支大人尽早安歇。”

匈奴人这称呼…怎1个乱字了得。

蔡琰极有威严地“嗯”了1声后,复又问道。

“休屠王可在?”

休屠各人连忙道:“回阏支大人,俺家大人未至,率军者,乃俺家右大都尉也。”

蔡琰“哦?”了1声后,又道。

“如此说来,此番你等共来万余骑兵?”

右大都尉位于左大将、左大都尉及右大将之下,可率1万1千兵卒。

诸君勿疑,匈奴人的官制,就是如此吊诡。

单于这个虚职之下,左贤王为尊,亦为实际上的单于。

其次分别为左谷蠡王、右贤王和右谷蠡王。

那休屠各人有心为自家休屠王邀功,当即笑道:“阏支大人明鉴。某等支援大人,共来1万1千骑兵。”

蔡琰看向赵云,美眸闪烁,眼波流转。

【作者题外话】:云哥虽然作战无敌,打仗时经常来句“敌羞吾去脱他衣”,且1不小心会成为达成真正的3国无双成就…

但其人对于爱情还是太含蓄、太磨叽了!

若换成赵旻这个厚颜无耻之徒,恐怕早已脱她衣…嘿咻…咳咳。

不能再说了,否则诸君又会看到“此章节含有违规或敏感词条,内容暂不可见,正通知作者紧急修改后再次上传,请见谅”

汉末匈奴人的官方语言,确实是汉语…准确来说是接近西府话的汉语。

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4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后汉书南匈奴传》

这是南匈奴人除单于的栾提氏之外,4大异姓。

羌渠死后,被立为单于的须卜骨都侯,须卜是其人姓氏,骨都侯则是官职。

匈奴人与汉人截然相反,是以左为尊,他们的衣衽是左衽,也与汉人截然相反。

前文提过,屠各,亦作休屠、休屠各、休著各,是“休著屠各”的音译转写。

这1支脉源自匈奴休屠王后裔。

屠各虽然也源自匈奴贵族,却与单于家族干系有限,属于“匈奴别种”之类。

左贤王身为栾提氏直系血脉传人,被屠各人奉为主,再正常不过。

君不见那臭不要脸的屠各人刘豹,不还谎称自己是栾提于夫罗的儿子吗?

尽管于夫罗当他爷爷都绰绰有余!

经现代学者唐长孺、马长寿、陈勇等诸位先生的考证,刘豹父子实系屠各贵族,并非南王庭嫡脉。

他们僭伪世系,乃是出于自抬身价以便整合北狄群落之目的。篇幅所限,兹不赘引。

注意:此事详见唐长孺《魏晋杂胡考-前赵的种姓》,陈勇《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系的造伪》。

刘元海(刘渊字元海)屠各小丑,因大晋事故之际,作乱幽并,矫称天命,至令2帝幽没虏庭。--《晋书李矩传》

其实“假托世系”这1现象,在中国古代数见不鲜。

前赵刘渊假托为于夫罗之孙,大夏的赫连勃勃,亦假托为“右贤王去卑之后”。

由于于夫罗与去卑同族,因此《晋书》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赫连勃勃乃是“刘元海之族也”。

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注意:唐修《晋书》为避李渊名讳,改称刘渊表字,即刘元海。因为刘渊字元海。

至于《铁弗刘虎传》亦称传主刘虎为“去卑之孙”。

时代久远,晦暗难明。

铁弗刘虎,南单于之苗裔。左贤王去卑之孙,北部帅刘猛之从子。--《魏书铁弗刘虎传》

概而论之,两晋南北朝时代的胡人贵族,尤其是匈奴支属,特别喜爱与于夫罗、呼厨泉、去卑家族攀亲。

其目的无非是借用曾经的南单于名号,替自己增加1些“族望”方面的筹码。

有趣的是,这1现象并非胡人独有,汉人亦然,且更有过之。

南北朝时代,出身庶族,却假托祖上为门阀大姓者不可胜计。

南朝梁武帝甚至专门派人对家谱造假现象进行过探查辨伪,可见这种行径在当时已经蔚然成风。

哈哈,南北朝时胡汉文化交融,由此可见1斑。

呃…等等…上1章王允之事还是没说完?

好吧,咱们继续说。

这次,与蔡琰之大人蔡邕有关。

并州人对自己的内部成员都如此昏庸残暴,对外人如何,也便不难想象了。

典型例证就是蔡邕之死。

蔡邕是当时的大文豪,受董卓殊遇,遂投靠凉州集团。

就是这样1个笔杆子,都难以逃脱并州军的清洗。

并州集团的头目王允,借口蔡邕修撰《东观汉记》时“作谤书流毒后世”,污蔑其阴谋颠覆朝廷,竟将蔡邕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下狱处死。

(王)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谤议。”遂杀(蔡)邕。--谢承《后汉书》

蔡邕党附董卓,固然有罪;

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草拟文书,歌功颂德,罪不至死。

如果考虑到彼时李傕等人还在回军的路上,那王允迫不及待地诛杀蔡邕,无疑是挟私报复了。

对待凉州余部,王允举动亦失策。

彼时弥漫关中的“并州人欲尽诛凉州人”并非空穴来风,王允与李傕等人沟通时,不仅不肯赦免凉州将校,口气还相当猖狂,骂辱“关东鼠子欲何为”。

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关中诸将)忧恐不知所为。--《魏书董卓传》

及李傕之叛,(王)允乃呼文才(胡轸)、整修(杨定)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9州春秋》

此处特别强调1点,凉州将校都是关西人,之所以被王允称作“关东鼠子”,是因为牛辅等人屯驻的陕县,在弘农(故函谷关)以东,是董卓防备献帝逃回关东的预留后手。

王允的自大,其实有所倚仗。

因为彼时镇守陕县的牛辅(董卓女婿),已经死于内讧(被胡赤儿所杀)。

凉州军群龙无首,李傕等人兵马不过千余,且刚刚经历关东大战,气衰力竭,无力对抗。

就在王允准备坐享胜利果实的时候,牛辅部将贾诩成功煽动了董卓残部,诸将风雨兼程,昼夜疾行,准备殊死1搏,奇袭长安。

凉州军出发时,兵马仅数千;抵达长安时,已经膨胀到十万。

众以为然,于是共结盟,率军数千,晨夜西行。--《后汉书董卓传》

(关中诸将)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魏书董卓传》

可见并州集团的统战工作有多么失败,竟逼得关中地区的凉州人,纷纷与叛军走到1起。

甚至吕布麾下的“叟兵”都临阵倒戈,偷偷打开城门,放关中诸将入城,导致长安沦陷。

(李傕)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围长安……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傕众得入,城溃。--《后汉书董卓传》

须知,叟兵是西南夷,是益州的少数民族武士,与凉州集团并无瓜葛。

连叟人都公开反叛并州集团,可见王允等人的统治有多么不得人心。

最终西京沦陷,王允被杀,吕布出逃。并州集团的快活日子过了不到4十天,就烟消云散了。

本章暂且说到这里,下1章,咱们收尾…

这次确确实实是收尾,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