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凉州暗流涌,北境风云动下(2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6530 字 2个月前

瞧瞧,人家说话多好听!

就问你凉州士族向不向往!

再比如:

“不知贵客欲购骏马几何?”

那人身量极高,正是史阿。

其人顾盼生雄,面露哂笑。

“某欲购十万匹骏马,可预付上等蜀锦万匹,不知先生有骏马几何?”

1匹上等蜀锦,便足以换1匹骏马,如此壕无人性,就问你怕不怕。

“不知贵客购十万匹骏马何用?莫非中原混战不休?”

史阿用关爱智障的表情看向那人。

“颍川郡富庶,士人好犬马,十万匹骏马,甫抵阳翟,便可哄抢1空!若非如此,某岂愿至此不毛之地?”

那人打量着史阿的锦衣华服、腰间1双无暇玉璧,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

史阿无奈地摇了摇头。

“凉州何其贫瘠也!今卫将军百战百胜,且可使庄稼1年两熟,中原而今富庶至极。”

于是乎,在这些口齿便给的游侠们不余遗力地狂吹之下,凉州风向变了。

【作者题外话】:毋庸置疑,中古时代的结束,正是在李治、武周时期。

标志为科举兴盛、寒士出仕且被李治、则天大帝重用,这意味着门阀已不可能再垄断官位。

正如诸君认为袁绍无能1般,诸君大概也认为李治无能、窝囊、昏庸…

然而,李治朝却恰恰是李唐国力最强、对外胜率最高、版图最大的时期!

李治根本不无能!他只是身体不好,活得短了1些而已。

在看云某这本破书之前,知道曹操是袁绍打工人的,又有几个?

知道曹操污点贼多的,又有几人?

知道3国实际上是2袁政治遗产的,恐怕更是屈指可数吧?

杨广其实也不昏庸,他对付的都是掌握着笔杆子的门阀,那些人能说杨广好话才叫活见鬼!

杨广出征高句丽,同样是为了消耗门阀的部曲。

只是,杨广能力确实不如李世民,所以,虽然俩人干的是同1回事儿,但前者遗臭万年,后者流芳千古。

话说回来,杨广能力不如李世民,这事儿根本不丢人。

纵观我华夏神州5千年历史,拢共才有几个李世民那等的卓越人物?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来说1说于夫罗的政治立场。

前面咱们说过,于夫罗在失去单于之位以后,便在中原转战迁徙,曾与多方军阀合纵连横,其中包括郭泰(郭大贤)、袁绍、张燕、董卓、袁术等人。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单纯从于夫罗的合作对象来看,会发现此人立场成谜,反复无常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

但实际上,其背后是有线索可循的。

于夫罗的核心立场,便是效忠于汉廷皇帝所在的政权。

灵帝死后(西历189),汉朝皇位1年之内数次更迭,从灵帝到少帝、再从少帝到献帝。

这1年的年号也屡次改易,分别经历了中平、光熹、昭宁、永汉4个年号,混乱无以复加。

诏除光熹、昭宁、永汉3号,还复中平6年。--《后汉书献帝纪》

在此背景下,于夫罗勾结黄巾寇暴并州便不难理解。

他背叛汉廷的直接原因便是“因天下挠乱”。

换言之,只要政局稍微稳定,于夫罗便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

(于夫罗)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王沈《魏书》

因此董卓西迁之后(191),与袁绍合作的于夫罗便立刻调转风向,携张扬出奔,归顺了控制汉帝的长安朝廷。

张杨之后被董卓授予河内太守,于夫罗则留在冀州配合张燕作战。

张燕是1个特殊人物,《魏书》习惯称之为“黑山贼”,但实际早在灵帝年间,张燕就接受了朝廷招安,成为了汉廷钦封的平难中郎将。

他还有权“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与地方刺史、郡守无异。

河北诸郡县并被其害,朝廷不能讨。(张)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灵帝)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后汉书朱儁传》

灵帝死后,张燕又与董卓方面达成合作。《臧洪传》记载传主背叛袁绍时,曾提到“飞燕之属悉以受王命矣”。

足下(指陈琳)讥吾(指臧洪)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加飞燕之属悉以受王命(指归顺长安朝廷)矣。--《魏书臧洪传》

飞燕即张燕的绰号,其人本姓褚,所以也被称为褚飞燕。

《典略》记载“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可知彼时的张燕已经成为东汉朝廷在关东地区的外援。

(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魏书张燕传》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初平(190-193)、兴平年间(194-195)袁绍、曹操集团多次和张燕集团爆发冲突,这是因为两个集团分别隶属不同的势力。

当时董卓以及凉州集团控制着汉帝,以正统自诩;因此将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视作叛逆。

今日读者由于“成王败寇”的逻辑观念,以及《魏书》的书写立场,很容易把董卓视作叛逆,把袁绍、曹操视作义兵。

然而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控制了汉帝的董卓1方,才是真正的正统所在。

了解到这1历史背景,便不难理解于夫罗为什么要抛弃袁绍,转而依附董卓、张燕等人。

他的行为逻辑,其实就是投靠汉帝所在的政治集团。

至于于夫罗与袁术合作,亦不难解释。

袁术虽然在初平元年(190)参与过讨伐董卓的战争,不过他却拒绝参与拥立宗室刘虞。

(袁)绍议欲立刘虞为帝,(袁)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后汉书袁术传》

虽然袁术的出发点并不单纯,不过他的这1行为还是给凉州集团留下了好印象。

《钟繇传》记载,凉州集团对关东“自立天子”的行为深恶痛绝,因此袁术拒绝参与拥立刘虞,便得到李傕等人的褒奖。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李)傕、(郭)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指刘虞),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魏书钟繇传》

董卓死后(192),李傕、郭汜曾大4敕封天下诸侯。

刘表从荆州刺史升荆州牧、加镇南将军;陶谦从徐州刺史迁徐州牧,加安东将军;袁术也被授予左将军、阳翟侯。

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刘)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魏书刘表传》

天子都长安,4方断绝,(陶)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魏书陶谦传》

李傕入长安,欲结(袁)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魏书袁术传》

很明显,董卓死后,凉州集团已经不再把袁术等人视作纯粹的仇敌,而是可以拉拢、合作的对象。

与此相对的便是袁绍、曹操等人没有得到李傕、郭汜的任何封赏。

这从侧面反映出,长安朝廷对待关东诸侯的不同态度。

因此,初平4年(193)袁术携带金尚讨伐曹操时,本身就是以汉廷的名义出兵(金尚是汉廷任免的兖州刺史),因此于夫罗此时助战袁术,其实便是助战汉廷。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于夫罗的外在行径虽然反复无常,但内在立场却是始终1致的,即效忠于汉帝所在的集团。

于夫罗在东汉末年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独立列传,却能在大量的吉光片羽中觅得其身影。

由于于夫罗的合作对象过于庞杂且散碎,囊括了诸如郭泰、袁绍、董卓、张燕、袁术在内的诸多军阀,因此想要梳理其行为逻辑便显得十分困难。

其实在了解到东汉与南匈奴的君臣关系,以及“单于虚位”的历史背景,再结合于夫罗曾经助战汉廷的历史渊源,便不难看出他的本意并非割据自立,只是想在乱世之中挣扎求存而已。

因此于夫罗与郭泰、袁绍等人的合作,不过是“因天下挠乱”而浑水摸鱼的蟊贼行径,势难长久。

汉帝东迁长安之后(191),于夫罗便顺理成章地抛弃袁绍,倒向董卓,即汉廷1方。

他之后相继与张燕、袁术等人合作,可以视作这1立场的延续。

从某种角度看,在“郡郡作帝、县县自王”的历史背景下,于夫罗对汉帝的忠诚,远比中原群雄要来得坚定。

只不过他的逻辑观念更加朴素,并不因为汉帝是董卓傀儡而将董卓视作叛逆。

在太史公笔下,西汉时代的匈奴乃是“苟利所在,不知礼义”的边地蛮族,但经历了内迁的数百年后,东汉末年的匈奴单于却1度成为汉廷皇帝的忠实附庸,令人不胜唏嘘。

当然,左贤王不1定与单于政治立场高度1致。

下1章,咱们从整体上,详细聊1聊南匈奴在汉末的动荡和变迁。